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92894
大小:10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8
《让有效数学提问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有效数学提问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经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课堂问题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方式,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好的提问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新课标明确提出: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基础。教师的课堂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要保证。 【关键词】课堂;有效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一、什么是有效问题
2、那什么是有效提问呢?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标;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由此完成的课堂目标的实现。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以下是笔者一些体会和做法。 二、课堂提问的现状 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比如。5 1.重数量,轻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
3、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一节课中的提问不能过多,要以教学目标的完成来设定。 2、重提问形式,轻学生思考。 教师给定标准答案,越俎代庖的事常常发生。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总是不放心,全盘说完,严重影响学生个性的表达。有时学生思考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重视教案的预设,轻课堂生成资源。 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三、数学课堂如何做到有效的提问 (一)拥有新的教学观、学生观
4、、课程观是教师提出有效问题的前提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此,教师开展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要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启发式教育对教师课堂提问的方式、时机、质量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教师课堂提问的几个基本策略5 1、注意科学性,根据教材知识点及联系来设计问题;备教材真正做到“深入”,首先就是
5、要深刻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其次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第三,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提问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特点,要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
6、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实用有效。 3、创设问题情境,点拔启迪,促进学生思维活动 课堂提问是由教学目标决定的有计划的教学手段,其目的是:促进知识理解和掌握、输出信息并获得信息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正如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言,“与其说学习数学,倒不如说学习数学化”。即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发现现实问题并转化为数学问题。基于这一点,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现实问题数学化,针对不同的课,做好提问的侧重点。 (1)新知识点课时,组织学生的注意定向、集中和转移的提问5 例如
7、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章节时,通过对学生的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说一说,通过几何图形的、翻折、平移、拼接或拆分等各种方式,让学生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和与其它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还发现了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等) (2)在教学公式的推导和法则时,启发学生掌握知识关键和本质的提问。问题的设计一般说来应注意:问题要难易适度,问题最好由学生自己提出。可以采用:问题――讨论――问题――讨论。 新课程强调“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同时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动态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达到思维碰撞、情感交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
8、或全班合作交流,可以让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