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ID:31291907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8

让数学课堂“活”起来_第1页
让数学课堂“活”起来_第2页
让数学课堂“活”起来_第3页
让数学课堂“活”起来_第4页
让数学课堂“活”起来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数学课堂“活”起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小学数学教学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让课堂数学“活”起来,即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要使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活”起来,不妨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将生活融入数学,让学生体味数学乐趣  实践表明,通过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有目的地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

2、积极性的“活力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倍加注意:  1.把生活实例融入数学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学习的大课堂。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使其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合教材,重组知识。  2.把数学问题回归于现实生活。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如:教学“最小公倍

3、数”5时,可让学生报数,并请所报数是2的倍数和3的倍数的同学分别站起来。  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有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  教师请两次都站起来的同学,说出他们自己报的数:6、12、18……发现它们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师:像这样的数还有18、24、30……  由此引出课题:公倍数。让学生列出一些2和3的公倍数6、12、18、24、30……  师:请找一个最大的?最小的是几?  生:找不出最大的,不可能有一个最大的,最小的是6。  师:说得真好。2和3的公倍数中6最小,我们称它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接上面板书前填

4、写“最小”)2和3的公倍数很多,而且不可能有一个最大的公倍数,所以研究两个数的公倍数的问题一般只研究最小公倍数。  这里,老师从学生最熟悉的报数游戏入手,把生活经验融入教学中。上面这些所作所为都是学生经常玩的游戏,教师把生活实际融入教学中,使课堂活跃起来。他们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同学站两次,为什么会站两次?教师再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不仅使学生理解知识,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5  过去的课堂教学评价注重教师教的过程,现在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过去多关注教师教的行为,现在更多关注

5、学生的创造;过去是有条不紊的程式化模式,现在是注重个体的差异,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只有营造和谐、自主、有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出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动手能力等,才会使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凸显。如:教学“用9的口诀求商”时,复习“9的乘法口诀”,教师让学生用“9的乘法口诀”编除法算式。学生热情极高地编起算式来:  生1:9÷1  生2:18÷2  生3:45÷9  生4:3÷9  生4刚说完,其他学生都喊起来:“老师,他编错了。”这位同学难过地

6、低下了头,羞得快要哭了。这时,教师走到那位同学身边,轻轻抚摸他的头说:“同学们,其实他很了不起,这道题他没编错,只是要等到我们上六年级的时候才会做呢!”(同学们都很诧异,过一会,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位同学也慢慢抬起了头)  教师利用学生错误算式进行改编: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  生1:把3换成27  生2:把3换成72  (学生激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师:如果“3”不动,怎样添上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除法算式呢?  生1:把“3”的前面添“6”,就是63÷9=7

7、5  生2:在“3”的后面添“6”,就是36÷9=4  ……  这里,正是教师轻轻的抚摸、充满赞赏的鼓励在生4的内心激起波澜,使他重新找回了自信。“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正是老师灵活的教学机智,才激起了学生后续的动力,才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三、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数学,体验做中学  课堂中应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把课本中的既成结论转化成学生探究的素材,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探究的思路新颖化,解题的方式独特化,让学生边学边用,而不是学后通过单纯的复习去

8、巩固掌握所学的知识。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通过让学生对折圆片,动手量折痕,使学生认识到圆的一些特点:这些条折痕都通过一个中心点,沿着折痕描画下来的线段两端都在圆的边沿上。一个圆中像这样的折痕是描不完的,对折后,两个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