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87330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8
《小学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 质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依靠自己主动探索,主动质疑、求疑,良好的方法才能在学生的心中扎根,当学生由一个质疑者、探索者最终成为一个发现者和创造者时,其内心的愿望得到满足,会迸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因此,科学教学需要教师深刻理解教育的内涵,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能够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提供最大限度的时间、空间,帮助学生真正完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上的转变。 经过四年多的实践研究,我们总结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具体策略。这些策略的形成,是课
2、题组成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亲身的课堂实践研究而得出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 探究应该从问题开始。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能启发学生思维,提出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有的问题提出虽然可能超出常规要求,却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思路更宽广。 (1)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比较,发现问题。如教学《动物与环境》一课,老师布置学生去寻找蚯蚓,并且比一比谁找得多。通过不同地点,不同蚯蚓数量的比较,学生的问题也就来了。“蚯蚓所喜欢的环境只是阴暗、潮湿的地方吗?”“蚯蚓为什么喜欢阴暗、潮湿呢?”“6蚯蚓都吃些什么呢?”通过营造积极的探究气氛,使他们敢于提出自己感
3、兴趣又乐于探究的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发现问题。教学《物体是沉还是浮》这课,教师先引导孩子们对他们带来的材料做出预测,猜一猜哪些物体会沉,哪些物体会浮?孩子们的结论多数都很统一。但也有学生说:“老师,胡萝卜是沉的。”“不对”另一个学生马上反驳:“是浮的,老师。”班上立刻出现了两种意见。我灵机一动:“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其实老师也很想知道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研究胡萝卜的沉与浮好吗?”很快,他们相互协作,开始有模有样的研究起来,有的翻资料,有的拿刀切,有的拿放大镜看,有的拿天平称……突然有个学生大叫:“你们看!胡萝卜中间的花纹不一样!”。我一看,确实不一样:沉的那块胡萝
4、卜纹理清晰,很结实;浮的那块胡萝卜中心稍白,象个空心的,表面有明显气孔,用手按,没有沉的那块结实。孩子们发言了,七嘴八舌“结实的萝卜才沉,不结实、空心的萝卜会浮起来。”“浮的萝卜气孔粗大,里面的空气多,所以会浮”,孩子们的意见又一致了。一次成功的探究实验,让学生既获取了很多知识,也从中明白了质疑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3)引导学生汇报讨论,发现问题。教学《磁铁的磁性》一课时,我让学生实验后汇报“你们看到什么?有什么想法?”。几分钟后孩子们的小手纷纷举了起来,“我发现磁铁能吸铁钉、回行针,不能吸塑料和纸片。”“我知道不能用磁铁吸手表,一吸手表就坏了。”“我们发现磁铁不能吸木头。
5、”……6各小组的同学不断进行补充,不断出现争论,不断有新发现,气氛异常活跃。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一个个经历了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刀做科学”的探究过程。 (4)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发现问题。如教学《种子的萌发》一课后,有的学生把发了芽的蚕豆种到菜地里,有的学生继续把它种在水里,进行无土栽培,结果从中发现了种在地里的蚕豆长得粗壮结实,而种在水里的蚕豆成了瘦瘦的“豆芽菜”,这是为什么?他们对比产生浓厚兴趣,有了研究的新问题。 科学探究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充分注意激励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提出问题,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
6、逐渐形成。 二、教给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科学探究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能够质疑,教师自己的提问就必须具有示范性,这样会使学生能模仿老师的提问方法,大胆设想,敢于质疑。 (1)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善于抓住重点,抓住关键处提问,刨根问底,多角度地思考,多方位地发问。例如,教学《纸的观察》一课,可以启发性地给学生提问题,来诱发他们的好奇心理:“关于这张白纸,你想知道什么?”“这张白纸,你能观察到它的哪些特点呢?”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我想知道它是怎么造出来的”,“我想知道它
7、是谁发明的”,“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它应该是透亮的”,“我认为它薄的地方对着光是透亮的,厚的地方不透亮”6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互相讨论,互相启发,实实在在地让他们学习提问,学会质疑,亲身经历。 (2)鼓励学生努力探究解疑。当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时,教师应利用科学课特有的魅力,鼓励学生发表有独创性的意见,提出有创造性的问题,教师并不失时机地予以肯定、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感受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带动和激发全班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如“老师,我认为应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