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86859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让学习素材“活”起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学习素材“活”起来 摘要对于学习素材的选择一是要具有思想性;二是要具有趣味性;三是要具有客观性;四是要具有时效性。教师应积极主动对学习素材进行创新与开发,让学习素材“活”起来。 关键词思想性;趣味性;客观性;时效性 教学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设备等具体情况创造性地选择与使用学习素材,让全体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对于如何使用、处理教科书所提供的学习素材,有没有必要更换学习素材,更换什么样的学习素材,下面结合几个案例进行探讨。 【案例1】一位教师在教学方程的意义时,原教科书的学习素材是通过天平称物体,从而引出等式,在比较分类后引入方程。而一位老师图省
2、事,"创造性"地用跷跷板引入方程。他先投影出两个小朋友坐在跷跷板上,左右不平衡,又来一位小朋友坐在一边,结果左右平衡了,从而引入方程。猛一看这个素材很有趣味性,其实这个学习素材是不符合实际的,首先跷跷板不是以平衡为目的,跷跷板在没有人玩时,左右也是不平衡的,在玩跷跷板时极少会出现两个小朋友的体重正好等于另外一个小朋友的,即使偶然相等了,他们在玩跷跷板时,也不会出现左右平衡的现象,玩跷跷板不是以平衡为目的的,这就是一个牵强附会、脱离现实的案例,自然不能让孩子们信服。4 对于学习素材的选择,我认为一是要具有思想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品德能得到陶冶,思想能受到教育;二是要具有趣味性,就是要最大限
3、度地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三是要具有客观性,所选择的学习素材除了童话故事等以外应是真实的、科学的,虚假的学习素材会误导孩子们,会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不信任感;四是要具有时效性等,即一个学习素材不能重复使用多次,否则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产生厌烦感。 如何学习素材,要靠教师创造性的思考与实践,因为教师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因此教师应积极主动对学习素材进行创生与开发,让学习素材"活"起来。 【案例2】在教学认识“10”这个数字时,原来的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的学习素材是出示十位身着盛装的少数民族儿童,让学生在数一数中引出“10”。一位
4、在教师在教学此课时,考虑到这个素材没有趣味性,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节,而且不能与前面认识的1-9联系起来,因此决定更换学习素材,她自己编了一个猴子捞帽子的故事:一个猴子的帽子被风吹到了井里,他喊来9个小伙伴从井上方的树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可是还是够不着,于是他们又喊来了一个小伙伴,终于把帽子捞上来了,是几个小猴子接在一起把帽子捞上来得呢?鲜活的画面,再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孩子们学得可高兴了,学习质量自然很高。我想,更换为更具有趣味性的学习素材在这里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案例3]观摩了一节课《吨的认识》,执教者小小的年龄,简炼的语言,漂亮的板书,优美的体态语,精湛的教学艺术,真
5、是让在坐的教师叹为观止。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认识克与千克的基础上推算出较大的质量单位吨,教师设计了三次活动,使学生真正经历了知识获取的全4过程,师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问:“我们已学了哪些质量单位?”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然后创设了一个生活小情境,喜羊羊和懒羊羊争当体重记录员呢!并把它们记录的情况展示在大屏幕上……孩子们一下看出还有单位没加的呢?立即从储存的知识中调用出质量单位并正确运用,一环紧扣一环,爽心悦目,水到渠成,当一个孩子说出1吨等于1000千克的时候,教师并没有不知所措,而是说你怎么知道这个知识的呢?孩子说是从书上得知的,师顺势说到,光知道还不行,我们要去抱一抱才行
6、,然后一人抱一袋,两人抬一袋,抬两袋、三袋……,问什么感受?孩子们真是气喘嘘嘘,累得不想再说什么了,师接着说到,这和我们要认识的1吨距离还远着呢,播放1吨有1000千克呢。如果把1000千克大米都搬到桌子上,你认为能摆到哪呢?师用手比划着。学生在脑海中构建了吨的概念。 第二层次的体验活动,刘老师是这样操作的:你认为我们班多少个孩子的体重才是1吨呢?需要知道什么条件?一个小朋友的体重,好,你们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呢?(25千克)6个小朋友的体重是多少千克?(150千克)继续推算,(30多个小朋友的体重大约才是1吨呢)学生又一次从生活中推算出了1吨大约有多重。 第三层次的的体验活动,我认
7、为更有针对性,教师是这样进行处理的:不光梳理了知识,而且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对质量单位又一次进行了建构,由孩子们说出:1克是几十粒大米,师把它挂在黑板上,1千克是一塑料袋大米,师又把它挂在黑板上,而1吨大米是多少呢?师还能把它挂在黑板上吗?学生又深层次地对比性地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了1吨的概念。4 【案例4】一位教师在教学复合应用题时,抛弃了原来教科书上呆板的例题,选取了一段客户与厂长之间的对话录音。 电话铃:滴铃铃…… 客户:周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