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85841
大小:10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8
《过分自信与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过分自信与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摘要:目前,过分自信与情绪的研究是主要依托实验室情境进行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过分自信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关系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致。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对目前过分自信与心理健康在人格与社会心理研究领域的研究进行梳理,并对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过分自信;心理健康;相关关系 一、相关文献 1、过分自信的定义 对于"过分自信"这一现象最早是在美国和欧洲引起研究者的重视的,那时的研究者采用一般知识问题测量被
2、试过分自信的程度,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GeorgeWright,LawrencePhillips及其同事报告了一系列有关比较英国被试和多个东南亚国家被试在决策方面差异的研究。这同时也意味着对"过分自信"这一现象的研究已经很普遍。但是过分自信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具有自恋型人格障碍和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群中,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直到1988年,Taylor和Brown首次将非病理人群作为过分自信研究中的对象,是过分自信与心理健康研究领域的一大突破和贡献。7 大多数人认为过分自信是一种偏离校准,是指人们
3、关于一般知识问题的概率判断通常以某种方式偏离校准,这种偏离都偏高如果平均信心与事件发生的相对概率大致相等,就可以说这个人是"良好校准"的,也就是拥有最佳自信。但研究表明人们在评估自己和周围环境时往往不能做到精确,会出现缺乏自信和过分自信的现象。Yates等人在做有关过分自信的跨文化研究时,曾使用一般知识问题和同伴比较问题来测量过分自信程度,虽未明确其分类方法,但也对过分自信的分类做出了贡献。 2、关于过分自信与自我提升 在Blackwell出版的判断与决策手册中指出,过分自信的观点建立在六类心理学文献研究
4、成果的基础之上: (1)高于平均水平效应:在对自己的积极技能和特质进行评定时,个体倾向于给自己评定高于平均水平的分数; (2)不切实际的乐观:在与他人进行比较时,个体倾向于认为自己比他人更可能经历好的事情,更不可能遭遇坏事情; (3)自我服务归因:个体倾向于因为成功而获得好评,避免因为失败而遭到责罚; (4)控制错觉:即使是随机性事件,在评定时,个体也倾向于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自己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5)计划偏差:与过去发生的事情相比较,个体倾向于认为将来可以更快更成功地完成任务; (6)信念两
5、极化:持有不同观点的两种人,倾向于将同一条证据解释为为各自观点服务的支持性证据。7 孙亚菲等人(2013)结合国内外对自我提升的界定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自我提升是个体在自我认识和社会比较中努力保持和提升自尊的倾向,是一种对自己不切实际的积极评价。自我提升动机的表现形式又多种多样,如过分宣称、自利归因偏向、由于平均效应、控制错觉、不切实际的乐观、选择性地接受和反驳和自我妨碍,可见支持过分自信的六类观点与自我提升动机的多种表现形式相同。此外,很多研究者在对过分自信与自我提升的程度进行测量时,采用了相同的测
6、量方法,如过分宣称问卷和一般知识测量,同伴比较问题等方法。所以,过分自信与自我提升的本质相同,而缺乏自信与自我贬低相同。 3、过分自信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心理健康是人格和社会心理研究领域的一部分。临床上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对自身抱有积极的态度,并能悦纳自我,具有照顾他人的能力,有接受新思想和新知识的能力,具备完成创造性工作的能力,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1953年,Jahoda提出具有良好的心理感知意味着在观察世界的过程中,可以让自己的意识切合世界,而不是具有扭曲的意识,因此也可以说有
7、心理疾病的人经常形成扭曲的自我形象。但是对于过分自信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本文将对该领域内存在的有关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加以回顾和梳理,并对造成结论不一致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整理,以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做出分析和展望。 二、过分自信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 1、传统的心理健康模型(TraditionalMentalHealthModel)7 传统的心理健康模型是由Jahoda在1953年创立的,其核心观点指出个体对自身和外在世界的正确感知是良好心理适应的基石。此后的很多研究也证明对自身持有积
8、极错觉会产生不利结果。例如,Colvin等人(1995)发现过于积极的自我评估与适应不良和非理性问题的出现是密切相关的。Kwan等人(2008)提出自我增强偏差与高水平的自我防御行为和自恋以及贫乏的社交技能密切相关。此外,实证研究证明,相较于对自身表现作出精确评估的个体来说,谦虚和膨胀的自我评估会使个体体会到相对低水平的主观幸福感。同样,Kim和Chiu(2011)通过对任务表现的评估和实际任务表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