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83309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利用信息,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的活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利用信息,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的活力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的”.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才能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性活动的展开与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又可以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激发学生的探究活力呢?对此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一、借鉴“生活世界”的信息,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生活是最好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细致入微地渗透生活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生活,并精心设计引入“生活世界”中常见的场景和问题
2、,而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问题能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 例如,在讲“大气压强”后,我这样设计教学:先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在打吊针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问题一出,学生就议论开了,通过了几分钟的讨论、归纳,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他们总结出了以下几个发现:(1)输液瓶口插了两根管子.(2)药瓶要吊在高处.4(3)输液瓶如果挂得太低,或输液瓶里没有了药液,血会倒流.(4)药瓶中的药液是匀速滴注的.对于学生的发现,我作了高度的评价,并对此原因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可能是受我的影响,学生的探究热情也很高涨.为了更好地解决这几个问题,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先通过组内讨论共同拿
3、出一个最佳的答案,然后进行组际交流,随着讨论甚至争论的不断展开,他们很快就解决了一个个的疑问. 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完全不同的.传统的教学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再由学生来回答,学生的思维方式、范围都受到了限制,而这种由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而当他们的思维产生困惑时,就会主动地与别人进行合作与交流.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学提出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每个人都争着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整堂课就在学生讨论、探讨中进行着,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个人意义和价值”,并从中体验
4、到科学探究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活力. 二、利用信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就没有思维,积极的思维往往是由疑问开始的,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置疑问情境,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新颖,刺激性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我首先播放一段录像:一个清洗工坐在一块仅依靠一根绳子吊着的木板上,他正清洗着高楼模墙,并通过松放绳子的一头使自己能自如地移动.当看完录像后,马上就有学生问:“为了不使自己掉下来,他是不是要用很大的力来拉住绳子?”4没等我开
5、口说话,就有学生反对说“不对.”另一个学生也接着说:“我看他的神态的动作,不像是要用很大力的样子.”……学生七嘴八舌地争论、猜测,大部分学生都有了共识“不要用很大力”.但紧跟着又有同学提出了新的疑问:“那他为什么不会往下滑呢?”这时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求通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境界,都想跃跃欲试,但也都欲言而不能,趁势我展示了本堂课的课题“摩擦力”. 三、利用最新的科技信息,激起学生的探究活力 目前,我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速度都很快,许多高新技术如通信技术、现代交通技术、纳米技术等的发展都与物理学密不可分.一个崭新的智能化、信息化的高新技术时代已经来到,随着信息量的日益增多,教师不只
6、要教学生知道过去,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关心并认清明天.因此,教师在平时除了悉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外,还应时时注意物理科学的新动向. 例如,在讲“磁现象的应用”时,我先结合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向大家介绍上海磁悬浮列车的建成情况,并把它的快速性、安全性向学生作了简单的介绍.当学生听完介绍后对磁悬浮列车很感兴趣,课后他们还不断向我提出问题,这时我灵机一动,没有马上给出他们所想要的答案,而是趁势引导他们,教他们通过哪些方法、通过哪些途径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另外,我做出一个决定,让对此感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写一篇有关磁悬浮列车的小论文,两个星期后,大部分学生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我对他们所写的每篇论文都
7、作了肯定,还评出了各种奖,过后我发觉这些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变得更浓了.4 总之,在探究活动中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并从中获得学习上的独立思考和探究中的成功感,进而丰富了学生成功的体验.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