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83099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论政治课导课艺术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政治课导课艺术的应用 摘要:政治课导入形式多样,主要有承上启下的复习导入、开拓思维的设疑导入等。本文就政治课导入形式谈谈笔者的看法。 关键词:政治课导入方法效果 如何导入新课,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进入一种特殊的氛围中,从而高效率地学习,这是一门艺术,也是很多教师所追求的,政治课自然不例外。好的导入,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愉快而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课前要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结合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方法。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类导课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复习导入,承上启下 政
2、治课教材的编排设置一般都有严密的逻辑性,就知识体系而言,章与章之间,课与课之间并不是割裂孤立的。因此,导入新课时,可以先复习上节课所讲的内容,然后再过渡到所要讲的新课题上去。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如学习“商品的价值量”时,可以先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商品的二因素”的主要内容,在复习并确立“什么叫使用价值、什么叫价值”这一知识基础之后,就可及时地抛出“不同的商品其价值是否相同?不同类不同量的商品为什么能交换成功?衡量商品的量是由什么决定的?”等一系列问题,水到渠成地过渡到新课题的学习。这种方法既能促使学生牢固掌握已学知识,又利于学生在此
3、基础上去发现问题,探求新的知识。4 二、设疑导入,开拓思维 教师在“开场白”中巧妙地设置疑问,引起悬念,使学生刚开始就产生“释疑”的欲望,积极思考,然后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在新知识的海洋中体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货币知识时,先出示一组前后相扣的系列题,如:请同学们说说你是用什么方式得到自己需要的商品的?钱为什么能买到商品呢?纸币是不是发行得越多越好?然后,用带有鼓动性的语气,以“让我们撩开货币那神秘的面纱,来看一看它的庐山真面目吧”等话,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了新课。 三、时政导入,探求新知
4、 时政导入就是把教材内容与新近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从现事新事说起,并给以精辟的点评。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认知印象,而且可以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能动性,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在讲“经济全球化”时,可采用最新的时事政治材料――美国金融危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象山县针织品外贸出口企业的海外销售量同比大幅下降。“美国的金融风暴为什么会影响我县?这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以时政问题进入了新课。 四、故事导入,寓教于乐 中学生的求知欲强,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选
5、择适当的故事导入新课,容易吸引学生,引发思考,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 例如在讲到“职业兴趣”4时,先给学生讲达尔文的故事:达尔文从小喜欢玩虫子,一天他剥开一片树皮,发现里面有两只稀有的甲虫,他很兴奋,马上用双手各抓起了一只。这时,他却又发现了第三种新种类,他既舍不得放弃原来的那两个,又不肯与天赐的良机失之交臂。怎么办呢?他当机立断,毅然决然地把右手中的那只昆虫放进了口中。甲虫分泌出极端辛辣的液体,使达尔文的舌头变得又热又麻,难受极了,但是他一直忍着。正是这种对生物的痴迷,达尔文才写出了举世闻名的《物种起源》。有趣的故事自
6、然而然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新知识的学习。 五、漫画导入,谐趣顿生 恰当地把漫画引进课堂,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丰富教育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对帮助学生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好处。 例如在讲“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时,可先出示一幅“他敢剪吗”的漫画(画上有两个人挂在绳子的两端,悬在高空中,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谁也不敢剪断绳子)。要求学生看了漫画回答几个问题:“张三要剪李四头上的绳子说明什么?请问张三敢剪吗?为什么?”这样设疑就顺势导入到了新课。 六、音乐导入,激发共鸣 音乐具有渲染气氛引起共
7、鸣的特点,恰当运用与教材合拍的音乐导入新课,不仅能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调节学生的情绪,激扬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来一曲宋祖英的《爱我中华》,优美高亢的歌曲配上生动鲜艳的画面,学生的情绪立即被点燃,内在爱国热情与歌曲的深情产生了共鸣,未读其文,先已深深体会到了民族团结的气息,了无痕迹又情动于衷地进入了新课。4 此外,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笑话、名人名言、学生演讲、小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当然,每一次的导课通常会将几种结合起来运用。 参考文献: [1]刘天才.思想政治工作(品德)教学论[M]
8、.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陈双林.追求探索发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