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81845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加强行为习惯培养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加强行为习惯培养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0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世纪。新形势下,社会对现代化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品德修养是现代化新型人才基本的素质。 那么,如何提高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呢?我觉得培养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一、认识培养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英国科学家培根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开始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对教育而言,培养习惯是头等重要的事。叶圣陶说
2、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中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形成良好学风、校风的关键。因此,在中学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二、培养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1、制定准则,约束行为习惯 因生活环境的不同,一个学校的学生行为习惯必然存在差异。哪些正确、哪些错误,学生一开始可能并不清楚。因此学校要采取“目标导向,制度规范行为”4的做法,在组织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同时,结合本校实际,制
3、定一整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如《文明学生标准》、《住校生管理制度》、《班级管理量化评分细则》等。这些管理制度和常规,要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能有效地规范学生的行为。 2、运用典型、榜样,进行正面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身边的典型、榜样,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我们应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让真、善、美在他们心中牢牢扎根。 3、言传身教,老师是德育的主力军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身教重于言教。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可成为学
4、生的模范、标杆。老师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励学生,而且要勇于履行“以身正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用自身人格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老师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这无声的语言,是最有说服力的,将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4、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如宣传栏、广播站、团队活动、班会、升旗仪式等形式,使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和熏陶,提高学生
5、思想认识,矫正其不良行为习惯。 家庭是儿童最初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教育子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应尽量做到言行举止不“出格”4。学校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同时,还要与社会各个部门建立联系,了解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做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同步性。 5、注重实践锻炼,挖掘学生“爱心” 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将道德教育与现实教育结合起来。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挖掘学生“爱
6、心”,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之情,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6、重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能力的增强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有力保障。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不教。老师要通过多认可学生、相信学生、赞美学生、鼓励学生,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了,自我管理的机会增多了,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有了保障,校园环境就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7、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细节、从小
7、事抓起 根据行为心理学的研究结果,3周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3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3周才会变成习惯性动作,形成稳定的习惯。所以,好习惯只有在长期反复的训练中才能养成,它必须有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养成良好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许许多多的习惯都是通过生活小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积累而养成的。细节决定成败,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4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这样一句话
8、:“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关键时期。学校、社会、家庭要全方位抓紧这个时期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形成促使青少年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强大合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