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不属于小语

“厚重”不属于小语

ID:31281684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厚重”不属于小语_第1页
“厚重”不属于小语_第2页
“厚重”不属于小语_第3页
“厚重”不属于小语_第4页
资源描述:

《“厚重”不属于小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厚重”不属于小语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小学语文教学有“越位”现象。  我认为这里的“越位”指的是老师们对教材钻研得太深,讲解得过多,拓展得过度,语文课堂过于厚重。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课堂中过于注重“做”、“演”  新课程所呈现的形态是倡导学生参与到主题活动中来,所以各种所谓的语文活动课纷至沓来,在上《两只鸟蛋》时,有位老师带来了几个鹌鹑蛋,分小组发给学生体验“凉凉的”感觉,结果这个一年级的班级秩序大乱:蛋打碎了,桌子弄脏了……“凉凉的”没感觉到,争着、抢着、喊着倒是一大堆。如今,热衷于煽情的一线教师比比皆是,试想,这真的是小学生的需要吗?当今的

2、小学生非得在语文课堂上承受如此重的感情吗?我认为,这不过仅仅是老师夸大或者陶醉于自己高超的表演艺术,另一方面还自以为是地认为这样是如此的完美,学生如此的入境。  二、语文课堂过于注重“深挖洞”  我认为语文课该品词审句的地方还是要去品的,不然就没了语文味了,但是要深入浅出,如今有很多公开课感动的是坐在后面的听课老师,是评委老师,而课堂上的学生不一定真的明白。  4月份参加小语六区教学联谊活动,课堂上,教师对“凤辣子”进行剖析,连“嫡亲”4二字也不放过,仅仅抓住,反复问,王熙凤其实还不忘表扬谁?学生们找不出答案。老师很着急,后面听课老师也很急啊,短信互动平台上

3、出现了以下评论:“给我这个没读过中文系的老师上了一堂中文课。”“戴着镣铐在舞蹈……”“曹雪芹亚历山大:我在写的时候没想这么多啊!”“当从学生实际学情出发,试问学生站稳了本段的学习了吗?”这一次学习回来,“越位”二字老是在我脑中闪现,是啊,课堂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因学生的需求去教,而且要以学生的学习规律来确定教师如何去教。尽管老师有自己某些特殊的喜好需要表达,有满腔的情怀需要倾述,需要展示,但这一切都要为学生的“学”让路,课堂只有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课堂才会产生效益和价值。  三、语文课堂过于注重“训练”  去年听过一堂习作

4、课,上课的老师从如何开头讲到怎样结尾,从确定中心讲到选择材料,她的目的很明显,为的是套路清晰,易于学生操作,在考试能拿高分。我认为这种“公式”式的作文教学模式会把学生带进习作的死胡同。它把孩子们生活中鲜活的血和肉给抽去了,只留下一个个面目狰狞的骷髅,学生的个性、自主与创新的意识基本上被磨灭。大家都选一个素材,参照同一种思想,喊着同一个口号,发出同一种腔调,最后写成了一篇篇模式一样的文章。  我认为,习作教学中,表达方式应该具有多样性,文章的结构形式也应该具有灵活性,不仅要淡化文体,思维开放,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还不能拘泥于形式、固定的章法,这样学生们的文章才

5、会注入自己的思想,也才会真实。4  去年我教毕业班,接触了一些初中的老师,我问他们,你们对小学语文老师有什么要求。他们一致的认为,小学生要把字写好,能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作文能够写通顺,把要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楚、准确;在课文上要会朗读,有一定的朗读能力,能做到这些,我们就很满意了。  在办公室,我回想这段话许久,这些最基本的东西我做到位了吗?我每天为这批毕业生讲解文章深意,品词解句,利用中饭后的时间让他们做大量的练习,甚至还买了一些教辅资料,从拼音、字、词、句、段重新为他们复习,放学后还在为他们补课,希望能在毕业考试中拿个高分,也不枉自己教了他们6年。  我很

6、难过,一天到晚忙得那么狠,却没尽职。如何重新审视现在的语文教学呢?  1.解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翻阅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发现本次课标特别注重学生读书问题,以前学生都习惯于围绕本学科的知识点展开,反复操练读题答题的技巧,学生记住了许多知识点,做了大量的练习,可是书没读多少,积累不足,语感不强,语文水平终究得不到提高。本次改革还适当减负,追求学习效率的提高,进一步提倡“多认少写”,不再要求“四会”。本课标还强调教师应尊重学生阅读感受,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  2.回归语文的

7、“真实、踏实、扎实”4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学习的主体是小学生,其实小学生自有自己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需求,如果我们一味地点拨、过度地煽情,也许能够让他们的情感体验丰富些,但是,课堂上的时间、实效也会大打折扣,夸张、浮夸应运而生,这就失去了语文的真实、踏实、扎实。  我认为“小语姓小”,它是由小学生自己决定的,在不同的年龄段,对知识水平的需求量也不一样,每个人的出发点,成长的高度也不同。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在情与理之间找到平衡点,语文课堂要体现一种自然的情趣,要符合儿童本身的真实需要。  3.重新调整语文课的高度,从“小”出发  在每节课上课之前,我们要审视一下

8、,自己所准备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这个班的学生;所采用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