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81492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8
《作文如何避免虚假立意(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作文如何避免虚假立意(下) 四、追根溯源 造成种种立意表现失当的主要原因,一是视野狭窄导致思想肤浅,对生活现象无法提炼与概括,也就是无法让自己的作文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使写作只能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停留在事物表面现象的罗列和描述上。二是思维懒惰,直线思维,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没有自己的深入思考,缺少必要的生活积累,尤其是缺少对生活的观察思考,甚至没有思考的习惯,写作时很难做到“思想深刻”。其三是对何为“好作文”存在误解,认为写祖国河山就是好,写家乡小河就立意低;写舍己为人就是高,写贪小便宜就是低;热情高歌就是高,低调而克制的叙述则是低;浓妆重彩的描述则为高,朴实的语言就是低;高度升华就是高
2、,低调收尾就是低;义正词严、疾言厉色的犀利就高,而小情调、小温馨的琐事就低,等等。 文章应表达对生活积极的思考与追求,如此,才有启迪人生、振奋心灵的审美价值。写作时,一定要发现其生活现象所蕴含的真谛,反映生活的底蕴,从感性认识跃到理性认识,获得真知灼见。只有那些启人深思的发现、高瞻远瞩的解读、富有哲理的见识,才能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产生丰富而深刻的审美感受。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归根结底,仍是写作思维的问题,需要积累的不断加厚,视野的不断开阔,思想的逐步成熟,以及有意识地训练。但在写作之前,如果把握好一定的方法,仍然可以使文章立意充满创意。5 五、“立意”的四条小技巧 第一
3、条:抛弃“定式”。在写作之时,要有意识地洗净头脑中那些人云亦云的观念,一些俗套的思维“定式”(比如通过写老师呕心沥血地批改作业表现老师的伟大;通过写松树挺直傲雪来写高洁的品格;母亲只和关爱相关等),一些习惯性的传统认识(比如屈原只和端午有关系等),要想在一些平平淡淡或人云亦云的文章论调中脱颖而出,要多一点对立意公式的否定,要有“刻意求新”的思考。不蹈袭别人,寻找到独特的心灵感悟,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发现、独特的新见解。 这种“新”不是说别人都没发现,单单你发现了,这不现实;而是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大家未能表达出来,让你给写出来了,这就是新颖。相信这样的体验学生们并不陌生,在平时阅读的时
4、候,经常会感叹:“我怎么没想到呢?”所以立意的“新”是从生活中来的,同一样事物,你有你的新,我有我的新。只要平时注意观察和体验周围的生活,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认识到新的东西,领略到新的含义,写文章就能出新意。 第二条:独辟蹊径学会深入思考。多一点对立意角度的选择,从多种角度思考,就容易独辟蹊径,使立意别开生面,有新意。古诗有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5角度是指作者站在什么位置,以什么样的视角,以及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审视、认识客观事物,从而描写景物、叙述事件等,角度不同,思路不同,立意也不同。(比如,一考生的作文《爱是永恒的站立》,文章通过老师经常坐的凳子上有脚印这一切入点
5、,分别从老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切入这件事。老师的角度:误解了学生不尊重老师,感觉伤心、愤怒;学生角度:仅仅是擦黑板后来不及擦凳子。文章主体就是由这两相对比的角度展开,最后通过一张小纸条展示事实真相。这样来看,同样这件事,还可以直线切入,这样对比,会发现多角度写作,文章的立意就有了“新感觉”。再比如,二同学文章《陈欣的妈妈》,文章主体记叙了陈欣的妈妈一天的活动,而文章结尾揭示,之所以陈欣的妈妈在家里做这些事,思考这么多,是因为忍不住偷看了女儿陈欣的日记和女儿产生矛盾,母女吵架后,女儿怒气冲冲地上学去了,而她做这些事仅仅是想等女儿回来可以和好。这样的故事,在作文本里并不新奇,同学们几乎都多从“我”的角
6、度出发,写我如何生气,最后如何感动,对方的行为在作文里很简化,能写出对方的某个细节已经是写作功底较纯熟的了。)写作文,就要“人无我有,人有我变,人变我新”,能把看似无可争议的老主题,换个角度写出新感觉,从思维定势中解脱,不落窠臼,就能不断推陈出新。 独辟蹊径,往往还要利用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写作时可多反思传统意识。对传统意识,尤其是其中不合时代潮流的内容认真探讨,或摒弃,或吸收,或改造,从而推出新的立意。比如大家都写“90后”非主流,你偏偏高声赞美“90后”;大家都写夕阳是伤感的,你偏偏赞美黄昏前夕阳的刹那芳华;大家都写母亲无微不至的爱,你偏偏写这种爱有时也是一种负担,等等。5 第三条:用
7、联想法深化主题。欣赏也并不排斥理性,在欣赏的尽头,便是联想和感悟,便是思想的生成和升华。面对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围绕在自己身边发生的琐碎小事,谁能从这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中挖掘出生活的真谛,由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中发现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的时代主题,由平凡小事、小景看出大道理,谁的文章就立意新颖、深刻。这也正是我们常说的以小见大。值得注意的是,文末阐述的道理等,在深度和广度上必须有所突破。不能仅仅停留在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