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81437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教师点拨艺术例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师点拨艺术例谈 摘要:由于学生自身年龄的特点,在学习中难免会出现思维障碍,此时教师应如何诱导和启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不知到知之,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细心观察,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更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点拨艺术。 关键词:教师;学生;语文;点拨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102-01 学生在课文理解、习题解答、技能训练中,由于自身年龄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材、目标、手段等多方面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思维障碍,发生思维疏乎、偏向或终止现象。教师如何诱导和启发
2、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将思维导向深入,促使学生产生顿悟,越过障碍,流畅思维,体现了教师的点拨艺术。“要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重要的不是讲述,而是点拨。”那幺,教师该怎样恰到好处地点拨呢?下面谈几种做法。 一、揭示矛盾,引起思索 教学中矛盾总是客观地存在于教材实际与学生实际之间。语文教学中一般存在着“知”与“不知”、知得“深”与“不深”的矛盾。当学生“不知”或知得“不深”4,出现思维障碍时,教师抓住矛盾的症结,巧妙揭示,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他们围绕矛盾定向思维,从而找到解决矛盾的办法,提高认识能力。 如教学
3、“麻雀”第三自然段,开头写道:“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学生一般只认识到这一句在写什幺,而没有注意为什幺写,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后面写小麻雀样子的语句上。这里就存在一个知得“深”与“不深”的矛盾。教师质疑:“为什幺要写风?不写可以吗?”这一提问立即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这一句上,迅速地开动思维机器去主动地寻找答案,思维非常活跃。有的说,从“猛烈”和“摇撼”可以看出风很大。正因为风大,小麻雀才会从巢里掉下来。这一答案找到了事情的因果关系。有的说,猎狗鼻子虽然很灵敏,可它能嗅到麻雀气味,发现小麻雀,风肯定也帮了忙。这一答案注意了文章的
4、前后联系。有的说,风吹树摇,这一景象衬托了小麻雀的弱小和可怜的样子。这一答案从写作技巧来分析,认识更进一层。这些答案比仅仅知道这句在写风大风猛的认识要深得多。 二、搭桥铺路,由浅入深 在思维训练中,环节之间距离太远,或问题之间跳跃太大,都会出现思维障碍。教师应该有机地补充学生认识过程中的环节,完备解决问题所必需的前提,在跳跃的距离中搭起过渡的“桥”,铺设通幽的“路”,接通思维之线,使之由浅入深,流畅贯通。 三、总结规律,促进迁移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不管是知识内容本身,还是获取知识的方法手段,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比如,怎样学习
5、汉字?怎样写比喻句?怎样使用“的”、“地”、“得”?什幺是主要内容,怎样概括?写文章怎样详略得当,突出重点……4这些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一篇篇课文的理解,一道道习题的解答,一次次技能的训练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促进知识的正迁移,提高学生认识,形成语文能力,用以指导再学习。 比如为了指导学生掌握正确使用“的”、“地”、“得”的规律,教师可出示下面三组材料: 亲爱的妈妈轻轻地唱歌跑得像离弦的箭 美丽的姑娘飞快地奔跑感动得热泪盈眶 幸福的童年勤奋地学习高兴得手舞足蹈 动听的乐曲仔细地观察捧得高过头顶 教师
6、提问:用“的”、“地”、“得”的这三组材料之间有什幺区别?学生通过比较辨析,不难总结出规律:“的”的后面都是表示名称的词(名词),“地”的后面都是表示活动的词(动词),“得”前面不是表示活动的词(动词),就是表示形态的词(形容词),学生掌握了这一应用规律,就能利用知识的正迁移,在类似的习题训练或写作过程中,正确使用“的”、“地”、“得”。 四、创设情境,激起共鸣 有些课文记叙的人或事,因为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或者因为学生的社会知识、生活体验的欠缺,阅读时,往往理解困难,出现思维停滞。比如《麻雀》一文,庞大的猎狗,面对弱小的麻
7、雀,竟然不战而退,这是为什幺?从十来岁孩子的生活体验来看,显然不合常理,如果教师仅凭讲述使学生知道,是麻雀面对凶残的猎狗,面对强者,敢于搏斗,敢于牺牲的精神和气势吓退了猎狗,这样做,学生仅仅是囫囵吞枣地记下答案,而没有真正地逾越思维障碍,突破教学上的难点。这里一种较好的做法是:①4情景再现。通过幻灯再现三个情景:猎狗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走近小麻雀;老麻雀奋不顾身地飞下来掩护小麻雀,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慢慢后退了。②音乐渲染环境,准备一段节奏鲜明强烈表现激烈搏斗的音乐,随画面的变换、事情的发展,音乐由弱到强,再到弱,充分地渲染
8、弱者敢于战胜强者的紧张气氛。③教师伴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这几个步骤,创设情境,学生的情感因素被调动起来了,在不知不觉中与麻雀产生感情共鸣,意会出“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这种情境给学生思维流程的畅通,提供了最优化条件。 五、反复吟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