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81113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小学品德课生活化教学“三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品德课生活化教学“三策略” [摘要]品德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是小学品德课教学的重要途径与方法。通过运用教学内容生活化、学习方式生活化、品德实践生活化“三策略”,小学品德课学习才是生动活泼、富有意义的,也是具有实效性的。 [关键词]小学品德,生活化;策略 目前,在小学思品课的教学中,依然存在“教师解、学生听”的现象。在这样的模式下,品德课的教学就形空虚设,没有实际效果。《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是基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上的,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小学品德课是一门以活动为主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做到品德教学生活化。 一、巧妙链接――让教学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认为,教师要善于做教学资源的开发者,这就需要教师不能在教学中死捧着教材,而应该把教材活化,要根据教学目标联系生活选取教学内容,让品德课的教学内容生活化,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实现高效的品德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4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天有不测风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课堂上,教师可把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的危险情景、灾区人们在地震中痛苦的表现、其他地区的人们为灾区人民捐款捐
3、物的情境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这样,就把死的教材内容活化了。整堂课上,学生们被这活化了的教学内容感染着,进而感受到了“天灾无情人有情”的社会情感。 可见,利用生活化的策略把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织与补充,能够有效地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的现实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自然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活经验――让学习方式生活化 小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联系生活经验不断进行道德认知、道德评价,最终形成道德行为的过程。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对于教师说教式的讲解,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与把握,因此,在小学品德课
4、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进行有效学习。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下册《不说话的朋友》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在课堂上教师首先给学生出示公园中供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体育器材,由于公园中的这一些体育器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他们平时也玩过,所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这一种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出课文中“公共设施”4这一概念。接着,教师再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公共设施,举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说明,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接着,教师又给学生出示了公园中被人们破坏了的一些公共设施,这样,就导致了人们生活的不方便,让学生对这样的行
5、为进行评价,学生很自然地说们这是不对的,有的同学还说出了自己以前也破坏过一些公共设施的行为,并进行自我检讨。这样,学生就在生活化的学习方式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形成了爱护公共设施、保护公共设施、与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作斗争的道德认识与道德品质。 以上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了生活化的学习,所以,学生开展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才是高效的,远远超出教师简单讲解的效果。 三、走进社会――让品德实践生活化 引导小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行是小学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不断积累,才能在反复中形成。也就是说
6、,小学品德课的教学不仅仅是在课内,更为重要的是要在课外。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后走进社会,让小学生的品德实践生活化。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别把花草弄疼了》一课时,教师可采取以下策略:星期日,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走进街道,组织学生对其中的绿化区进行调查。小学生很自然地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分小组进行相关的活动,并且找到了种养花木的方法和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了解到花草树木对人类的功劳非常大,是人类的好朋友。在快乐的实践中,学生很自然地形成了爱护花草树木的行为。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小学品德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行生活,能够有效地让他们感受到
7、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他们在调查分析的过程中,自然能够发现一些道德问题,形成一些道德判断,从而促进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4 责任编辑如水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