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最是思辨能致远

阅读,最是思辨能致远

ID:31281082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8

阅读,最是思辨能致远_第1页
阅读,最是思辨能致远_第2页
阅读,最是思辨能致远_第3页
阅读,最是思辨能致远_第4页
阅读,最是思辨能致远_第5页
资源描述:

《阅读,最是思辨能致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阅读,最是思辨能致远  一、因材施教,求“适”解  1.寻求“适性”的解读路径。我们解读文本,就是在协助学生找到适合他们与“文本、教师、同伴、教材编者”产生对话的切口与“最佳的路径”。苏教版四上《九色鹿》是一则民间故事。课堂上如果仅仅围绕学生读懂的――“九色鹿的善良、调达的背信弃义”去理解,那么所进行的辩论是低效的。教什么才能让学生真正“辩”起来?我认为可以从九色鹿是善良的,调达则背信弃义,构成人性审视的视角,使学生领悟如何去做人的道理。还可以从“九色鹿、调达、王妃、国王、乌鸦”所构成的“生活世界”公正、信义与美德的视角去辩论。当然,也可以“善

2、有善报,恶有恶报”为主旨,弘扬“除恶扬善”的主旋律。我以为从做人的角度来辩,是符合每一个学生实际的,接近他们的情感及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所以,他们也很容易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读起来、辩起来,并求得“适”解。  2.设置“适量”的课程内容。薛法根老师的“三不教”,在“教”与“不教”上进行了自己的思辨。但教多少,学生才能辩有所得,这就涉及到课程内容设置“适量”的难题了。我们看看他的《九色鹿》一课设计:板块一,说一说,评论人物感知形象;板块二,读一读,想象、朗读,感受情境。板块三,写一写,角色体验,感悟事理。三个板块的教学,简明扼要,却又扎扎实实,学

3、生很容易就能进入到“阅读思考”的“场”中。同样是教这一课,另一位教师则围绕“契约与诚信,文明的规则”6的主题,设计“设置认知冲突、引导悟境、文化审视、意义建构”四个教学环节,我们来回顾一下文化“审视”这个环节:(1)“起誓”的文化解读。(2)想象、朗读调达的誓言。(3)“背信弃义”的文化审视。(4)引进文本:新闻(例如彩票宝马案),谈感想。(5)感情朗读九色鹿的义正词严。通过对比不难发现,这位教师的解读是很全面、很透彻,细细地琢磨,“量”还是很大的,训练的点很多,但冗余的信息更多,且缺少思辨的因素在里面,即使阅读的量再大,也只是一种蹈空的“填鸭

4、式”阅读。对此,笔者认为,目标的确定、环节的设计“适量”最好。薛老师的“三个板块”就正好为学生提供了充裕的时间,进行阅读与思考,“适”解也就更有可能。  3.遵循“适时”的学习规律。揠苗助长,欲速则不达。阅读其实也是在寻找最佳的思辨时机,因为,不是什么时候都能让学生思辨起来的。《九色鹿》一文中出现的人物,除了九色鹿和调达以外,还有王妃、国王,这些人物对故事的发展都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牢牢抓住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利于学生理解文本,也有利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自然生发“善与恶、正与邪”的“思辨”,“适”解必然达成。在阅读中思辨,在思辨中

5、阅读,思辨不仅为阅读求“适”解提供了可能,也为我们对“问题的本质探寻”提供了可能。  二、同课异构,“和”为美  1.尚中,“异构”的逻辑起点。“尚中”即不偏不倚,是“中庸”思想的逻辑起点,其核心是“用其中”,这是同课“异构”的逻辑起点。同样,教《九色鹿》一课,张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好人物鲜明的角色,重在感悟“做人要恪守信用”6的道理;李老师则让学生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侧重在课文感悟理解方面,赞扬九色鹿舍己救人,不图回报的高尚品质,谴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为;我的教学重点则抓住重点段落,牵“一词”(气愤)而入全篇,引导学生在

6、学习语言表达方法的同时,辩证地看待文本的人文意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引导学生再给调达一个改过的机会,以《调达的内心独白》为题,写一写把调达真诚后悔的心里话。“异构”并不意味着脱离学生实际的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乱“构”,而是建立在可以引发学生进行“阅读与思考”的逻辑“规约”上――“毋意”,立足文本,不悬空揣测;“毋必”,辩证看待,不绝对肯定;“毋固”,适度敞开,不拘泥固执;“毋我”,尊重个性,不唯我独是。一切尚中,持“中”而辨。  2.时中,“异构”的内在属性。“时中”即随时以处中,因势而利导,关注文本“意思”与编者“意图”的融合,这是教学的要

7、求,也是同课“异构”的内在属性。“鹿王则讲述了拯救溺水人的经过,责其忘恩负义。”是三国吴支谦《佛说九色鹿经》原文中的一段话。课文中的九色鹿对国王说的话,更注重语言的表达,及语言所附着的人文内涵,这里面包含引发我们进行思辨的“点”――“您与这种灵魂肮脏的小人一起来残害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怕”还是“不怕”必然是一番思辨。而想用好这段话,不仅要理解课文“意思”,还应该理解编者“意图”,持其言,融其意,不偏不倚,因“势”而辨,其实这也是在教学生如何寻找思辨的话题。  3.中和,“异构”的理想目标。“中和”即合内外之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

8、是同课“异构”6的理想目标。薛法根老师在两次不同的教学设计中,关于“写”的“异构”就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其一,“这个故事中的人物都有自己的语言,可是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