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ID:31280946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8

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1页
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2页
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3页
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4页
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第二学段3――4年级)在综合性学习里明确提出:“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的搜集资料共同讨论”。从中我们很清楚意识到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生搜集资料的前提和目的,是学生自主学习、提升能力的动机,对学生科学地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爱恩斯坦说过:

2、“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一切探究源自问题,学生是否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他们探索新知识领域的真正开展。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5  人与生俱来便有提问的欲望,很多小孩子有时候会把大人问烦,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的却是这样的现象: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小孩子争着向老师提问,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提问开始减少了,

3、初中生基本上很少提问,高中生大概快没有问题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知识面加宽掌握的知识多了,学生能力增强存在的问题少了,固然是一个因素,但学生、工作、生活中的知识却如沧海不可能那么容易我们就能全部了解全然掌握所以上面提到的现象恰恰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的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缺乏主动提问的习惯,由来已久。这与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关系。基于此把自己多年来实际工作中积累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所获介绍给大家,借以共勉。  1、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培养学生敢问。  学生不敢主动提问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中非常常见的现象,多

4、数学生针对提问有这样的顾虑:我提的问题会不会太简单了,老师和同学会不会嘲笑我?如果我提出的问题老师认为没有什么意义,会不会批评我?如果我提出的问题太不容易回答,连老师也回答不了,老师以后会不会厌烦我,不再让我发言?如果……于是很多学生由于自己内心的畏惧而不敢提问。要想忙乱善学生的紧张、心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疑虑,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常常鼓励学生自由提问,允许学生提出幼稚的问题,包容学生提出难度大的问题。只有一个人在心理上有安全感时,他才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他的与众不同的发散性思维。因而,要想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

5、,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开放民主的思想,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是问题意识形成的前提条件,更是关键条件。  (1)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使他们敢于提问题,教师表现出耐心倾听学生的提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深厚的兴趣。5  (2)面对口头表达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时教师鼓励他们把问题先形成文字材料后再回头提问;在大众场合羞于提问题的学生,可鼓励他们在同桌或在小组内尝试提问或让他们在课外继续提问。  (3)开展丰富多彩的提问竞赛活动,如:小组提问题比赛,通过问题的数量与质量的评比,确定小组或个人的竞赛成绩。

6、在竞赛竞争中气氛感染中学生会消除各种心理障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张开思维的翅膀,大胆参与提问中。也可以调动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提问,或者在同学之间互相提问,从而提高比赛的趣味性。  (4)激励也是培养学生提问的较好措施,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平时不爱提问的学生偶尔提出了问题的契机,一定要抓住并进行鼓励。鼓励可以是语言形式的,也可以是物质性的。如教师对低年级学生采用张贴小红花等鼓励方式。  2、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使学生会问。  从许多课堂教学中不难看到,教师提问量很大,学生往往处在应付,回答问题角色上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7、老师就应该很好的利用平时提问的时机,有意识地带有示范性地提问,引导学生模仿教师的提问方法尝试提问。许多语文口语交际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上都可以这样做。比如口语交际课介绍自己的学习用具。可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这是什么东西?它有什么用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不提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类浅显的问题,而是应该问这有什么用、这有什么特点等带有思考性的问题,慢慢地,学生会学会从提知识性问题向思考性问题前进,达到提出一个好的问题。5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适合的问题。问题情境指的是学生不能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

8、,但可以通过间接的知识来解决的情境。问题情境的构成,必须使新异情境与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具有一种适度的关系。这表现为既有新异的一面,又有熟悉的一面;既有适应之处,又有不适应之处。用学生的体验来说,必须处于似懂非懂、似会非会、似能胜任又不能胜任之中。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思索新的问题。只有这样,这些新异情境才能构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