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77427
大小:7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8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目标动力和路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摘要]比较思想政治教冇研究的主耍目标是探求各国思想政治教冇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在整合中谋求发展共识,直面本国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服务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需要。挽救信仰缺失与道德危机的社会需求,坚持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逐步实现科学化的学科诉求是推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持续发展的动力。从效果出发,寻找不同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素;从批判出发,借鉴他国(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从整合出发,破解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碎片化困境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路径。[关键词]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动力;路径推进
2、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路径及其动力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方向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摆脱现有研究中的盲目性、无序性和被动性,提高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的实效性。基于此,本文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目标、动力以及发展路径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对学科的发展有所裨益。一、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目标研究目标为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它是一个学科保持其自身存在价值、维护独特性的重要依据。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目标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明确的目标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关研究者
3、正是在厘清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反省自身、增强学科认同度,自觉寻找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从而推进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笔者认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目标就是探寻和揭示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在比较视域中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和存在价值,在整合中谋求发展共识;批判借鉴他国(地区)经验,以解决木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问题,确立研究的实践品性。(-)立足文化根基,探求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文化是民族形成和划分的核心,民族文化是在历史过程中累积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精神特质积淀的结品,是民族自尊和自信的精神源
4、泉,是维系民族认同和社群存在的纽带,贯穿于一个民族总体性文明的各个层面,对其成员起着行为规约和价值引导的作用。通过对不同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观察与理解,探究其发展规律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目标之一,“了解异质文化的事实、关系、实质、转换,就是它的学科目的,也是它的独立价值所在”[1]。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一种理性思维的生成过程,这决定了不可能单纯停留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直观反映上。对经验事实的深入研究是为了从中发现和概括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它不应局限于零碎、表层的静态描述性研究,而是应该立足于文
5、化根基,对不同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动因作出分析和阐释,从更高的抽彖水平上达到对规律的洞察和把握;不仅寻找普遍性而且也寻找异质性,重视从发展的角度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进行批判、反思和重建,进而生成新意义和新价值。(二)加强自我审视,在整合中谋求发展共识只有将本国经验纳入与其他国家的比较视域中,才能有效地获得对于自我的理解,避免坚守中国“特殊化”或者陷入西方“普遍化”的误区。因此,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目标之一就是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国外教育信息和知识,以利于更好地认识和改进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一,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是
6、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对不同文化圈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并不是为了“看国外”,而是为了“看自己”。第二,致力整合,在整合中谋求共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多维的国际视野,“能够超越单一视角的思想阈限,整合人类历史中关于思想传承、政治教化和道德养成的文化资源,在同他者的对话交流中拓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边界。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向度上,提供国外的比较经验,使本土研究具有国际视野,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2]。为此,通过有效整合,可以发现不同文化模式下人类思想的精华与共同智慧,在价值层面与思维层面寻找共识,进而在共
7、识中探寻发展道路。(三)批判借鉴先进经验,直面木国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批判性研究的前提是明确的自我意识,与西方比较并不意味着“彼优我劣”“彼先我后”,因此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增强学术自信和话语权意识,避免陷入四方中心主义陷阱。批判性研究是一个有价值的理论进路,它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我国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根源性问题、探寻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3]借鉴也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借鉴的背后是要直面当下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带着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案,借鉴不是“媚外”或“移植”,而是要避免走其他比较学科走过的弯路。时至今
8、口,我们己充分认识到研究的目标是多层次的,借鉴虽不是唯一的目的,但也是不可抛弃的基本目的之一。尽管各国所面对的问题有相当程度的差异性,但作为培育价值观、培养道德人格、调整社会关系的政治教育与道德实践,它们所蕴含的思维方式方法具有可通约性,因此理应批判借鉴域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方法和经验并加以创造性转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