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77312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让课堂回归生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课堂回归生活 摘要:“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的这一主张仍然是现在课堂的灵魂。将我们日常的生活与历史知识联系起来,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知识。以《经济全球化》这一课为例,说明经济全球化这一经济现象就在我们身边,同时我们切身的生活环境也让学生感受到“保护家园,关爱地球”的重要性。 关键词:生活;现实;保护环境;新课程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他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活与教育是同一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也不能脱离教育。”历史,是过去的事情
2、,而现在、将来也都将成为历史。历史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抓住能走近历史的“现实”,能让我们的历史课堂回归生活。 以必修2第24课《经济全球化》为例。课程标准是这样要求的: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在当今社会,全球化就在我们身边,学生们平时生活中都能够感受得到,当然他们未必会去想这就是经济全球化。前苏联卓越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历史教学也给出了一些建议,他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认为:“历史教学中有决定意义的是,要让学生理解与许多历史现象相联系、而又似乎是从这一具体事件中抽象出来的一系列规律性。”
3、4从众多的历史现象中,我们可以总结其规律性,而细化到本课内容,我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学生把经济全球化这一经济学理论与息息相关的生活现象联系起来。于是,历史似乎成为看得见、抓得住的东西,学生会觉得学有所用。 高中生喜欢穿运动的服装,“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深受学生的欢迎。于是课堂伊始我问学生:“你们知道你们穿的耐克是哪个国家的品牌吗?”听到这个问题,学生立即精神亢奋,议论纷纷,七嘴八舌地说起来。“美国。”我又问:“那你们平时买的耐克鞋是哪里生产的呢?”“madeinChina”,有学生冒出这么一句,学生哈哈笑起来。“那么美国
4、的品牌为什么放在中国生产呢?在其他国家有没有呢?”通过学生身边的实例,一个个设置问题,将历史理论与现实事件联系了起来,很自然地将“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引了出来,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在讲“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原因”当中,其中一个是跨国公司成为强有力的推动者。我让学生举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哪些跨国公司呢?学生立即开始议论起来,“三星”“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这些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东西。我又问:“在我们张家港的保税区,还有一些世界五百强的外资企业,你们知道是哪些吗?”这个问题好像很多学生不是很清楚,虽然就在他们身边,不过,
5、总是有人知道的,“美国的道康宁、德国的瓦克化学、韩国的浦项不锈钢”……看到有的同学知道答案后不断地点头,我很欣慰。然后,我及时总结:这些都是跨国公司,正是因为这些跨国公司的存在,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学生在理解中对基础知识记得更牢。 在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4时,我放开让学生自己来讨论。我们当今的社会正处于全球化当中,每一个人都已经主动地或是被动地参与了进来,运用我们身边的例子,或是从新闻中得到的知识,来说一说经济全球化导致了哪些问题。学生讨论得非常热烈: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空
6、气质量问题、我们身边河流的水质问题、食品问题、人们的就业问题……学生畅所欲言。最后,我也通过几幅典型的图片给大家一个直观的印象。“大城市的雾霾现象”“发黑的河流”“食品中的农药残留”等。还有学生现在非常喜欢淘宝,之前新闻曾经爆出“洋垃圾”的问题,我们国家成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垃圾填埋场,如,美国的电器垃圾80%是运往亚洲的,其中90%是运往中国的。又如,发达国家的一些破旧衣服走私到我们国家来翻新以后又穿到了我们的身上,其中很可能滋生着很多细菌,严重影响中国人身体的健康。从这些事例当中,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经济全球化在促进经济发展
7、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问题,而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化的问题买了单。在此,我及时追加问题,“如果你是当今的执政者,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你会怎么做?” “我们应当主动应对经济全球化,但同时必须要趋利避害。” “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加强对一些污染性企业的监督管理,以此保护我们的家园。” “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 ……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4由此可见,新课程倡导的学生的学习背景是生活化的,人与人、人与
8、社会、人与自然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学生通过对这些生活现象的分析,认识到人类应该保护自然,保护人类的地球。而同学们更应该认识到,作为国家的个人,要有“保护家园,人人有责”的理念,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无人例外。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