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73116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浅谈多媒体“越位”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多媒体“越位”的影响 多媒体课件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教学中恰当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优化教学结构。但它只能是教学中的辅助手段,而不是重要的主体手段,过多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果,反而会带来诸多的消极影响。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浅析多媒体“越位”的影响。 一、过分将文本影视化,砍断学生想象的翅膀 创新,需要想象。文本中那些优美的文章,那些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意境,就是培养学生想象的好材料。如果突兀地用课件把这种教师自认为是符合文本意境的美形象地展示出来,
2、直观地强加给学生,就等于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感悟,束缚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但多媒体课件的先入为主,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定势,就会掐断学生想象的翅膀。 如在教授《边城》(节选)时,有人动辄播放电视剧《边城》中相应的片段,认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可是,语言文学与影视文学是有区别的,当文学作品影视化后,就已不是原作了,就已深深地打上了导演或编者的思想烙印,同样也就具有他们想象的局限性。所以,影视化的形象,那只能是已经固化了的形象,而不再是文学作品中灵动的形象。这样就无法给学生丰富的想
3、象空间,学生也就失去了想象的余地。4 欣赏语言文学的美就是要通过文字去想象,去个性化感悟形象之美。所以,能再现这些经典的视觉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应尽量少用。应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这样学生想象的翅膀才能真正地丰满起来。 二、过分投影问题,会严重湮灭文本的结构美 分析课文时,如果通过幻灯片逐一展示问题,让学生回答,然后展示出正确答案,如此循环往复,那么,学生满脑子都是问题,根本没有文章,无法感知课文优美的有机严谨的整体,课文的结构美也就湮灭在多媒体身后了。 大多情况下教师最后将体现课文结构的板书设
4、计也通过幻灯片展示出来,这时学生看到的只是僵死的一块文字而已,而不是动态结构美。这显然没收到让学生感悟美的效果。其实,完美地展现课文结构,应该引领学生走进优美文本中,在那里让学生聆听曼妙的心灵溪水,感受精巧的通幽曲径。 三、过分依赖多媒体,会颠覆课堂的主体和主导地位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如果教师作充分引导,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去概括出原理或法则,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强大动力,所习得的知识会深刻而不易遗忘,并能灵活运用。所以,教师要给予学生尽可能大的学习自主权和实际锻炼的机会,要使学生成为学习过
5、程中的“主角”。 采用多媒体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但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教师+多媒体”,已成为了一种模式:展示一段材料,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简单讨论,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结论。其实,教师是用现代化的手段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课堂上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学生被动了;看似是唱主角的主动者――4教师,其实也是被动者,因为多媒体左右了教师教学的思路和方法,牵着教师的鼻子走,是它在唱主角。过分依赖多媒体,使课堂上的学生和教师都失去了自己应有的位置。 为此,教师应当以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思路为主体,以灵活适当地
6、运用多媒体为辅助,去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自觉地进入“主角”,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过分使用多媒体,无法自由充分展示教师灵动的空间 在课堂上能对学生形成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教师的教学魅力来源于课堂灵动的空间,如适时展示漂亮的粉笔字,质地优美的诵读,恰到好处精妙的点评等。但一味地使用多媒体,大量的课件挤占了有趣而富有智慧的灵动空间。课堂中缺少了最为精彩的“即兴发挥”。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多媒体课件的“操作手”,在课堂上的身份也就显得尴尬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必将受挫。
7、 五、过分关注多媒体,阻碍了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 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情美,在语文教学中,应把握文中奔流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对每一篇美文,教师应先“情动于已”,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和作者同喜、同悲、同褒、同贬,释放自己的情感,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想像,沿着作者的情感轨迹运行,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产生感情共鸣。 而网络上的丰富资源无意识地助长了部分教师的惰性,教学过于依赖课件、媒体,甚至整节课只是演示、演播,老师关注怎么演,学生关注演什么,师生的情感交流
8、被限制,甚至被隔断。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第三者”4,改变了以往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结构,形成了“教师→多媒体←学生”这种“三角关系”。人与机无法互动,人与人缺少互动。现代化的课堂上,教师应尽快摆脱这种不正常局面,机智地处理好与多媒体的关系,让多媒体真正成为学生与教师、文本间的“媒”,架起学生与教师、文本间的感情共鸣的桥梁。 布鲁纳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