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71705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8
《构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开放语文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构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开放语文课堂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过分注重分数,割断了语文课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扬弃封闭式课堂教学,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开放;语文课堂;教师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开放式教育是针对封闭教育来讲的,是一种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开放性体现在:开放的空间、开放的环境、开放的课程、开放的态度、开放的资源运用。开放式语文课堂,给孩子一个幸福自豪的童年! 一、教师思想的开放――课堂开放的前提 教师要树
2、立教学改革的教育理念,敢于挑战旧的课堂模式,勇于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营造和谐欢愉的课堂教学环境。其次是在这个环境中,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不再扮演“传授者”的角色,而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把学生视作朋友,欣赏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习的方法,提供有关知识,讨论疑难问题。他不仅走下讲台,甚至把“语文课堂”5交给学生。千方百计地到学生心灵世界中寻找自己的助手,和学生建立互助的关系。只有语文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解放教育思想,提高自身素质,语文课堂才能形成开放性的格局。 二、学习内容的开放――课堂开放的关键 (一
3、)引进“活水”――时文美文 语文课在完成教材规定内容的同时,课堂里引进优秀的课外作品,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体系,这对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审美情趣,提高其写作能力,无疑是大有益处的。我们做过调查,语文学得好的同学,总有一个共同点:爱看课外文学作品。小说、散文看多了,自然语文水平就提高,写作能力就提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往今来成功者的亲身经历无不证明这一点。因此有计划地增加一些课外教材,能给课堂注入生机,给学生美的享受,激发其学习兴趣,所以我选用了巴金的《雨》、叶圣陶的《藕与莼菜》、王蒙的《想念冰心》、屠格涅夫的《麻雀》、契诃夫的《胖子与瘦子》、贾平
4、凹的《溪流》、林语堂的《秋天的况味》……,大批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引进课堂,大大丰富了学习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陶冶了学生情操,调动了他们学语文的积极性。 (二)向课外延伸――注重运用5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必须尽可能和生活沟通,课堂语文学习与学生社会生活语言实践应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根据这一原则,语文教师还应当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广阔的社会天地,使学生能摸到时代的脉搏,不至于死读书。现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从化妆品、啤酒广告到电器产品的说明书,从青山绿水的公益宣传到电影电视的介绍,无一不是语文知识的汇合。因此,我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并吸收学习,一方面把社会生活语言引入课
5、内,丰富课堂学习,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学习生活语言,丰富自己的语言。 (三)订阅报纸杂志――交流学习 每个学期,我都精选了几种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报纸杂志,如《中学生时代》《语文报》《中学生天地》《中学生写作与阅读》,做到每人一刊一报,课外每星期读一二篇,做一些读书笔记,并定期开设阅读课,检查课外阅读情况,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三、教学形式的开放――课堂开放的切入点 (一)比较阅读教学 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增读金辉文的《湖群,在消失》两篇说明文,让学生明确当前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感。比较阅读,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既使学生一劳多得,也使教师事半功倍,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6、(二)讨论教学 在赏识课文过程中,让学生阅读,师生共同提出问题互相讨论,各抒己见,问题的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而应该是多元的。讨论式的教学形式,能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语言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把我们的教育内化成学生的自我教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音乐幻灯多媒体教学 音乐幻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介入,更使语文课教学形式多元化,使教学更直观,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更深。5 四、学生思维的开放――课堂开放的突破口 (一)讨论问题,激发思维开放 教育学家认为教育最理想的思维是提出一个问题,从中引出大量知识。任何思维都
7、始于问题,这就是说在课堂中要让学生重视对问题的思考,通过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这要求教师联系教材和学生实际,向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他们思考,拓宽他们思路,引导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学习《狐狸和葡萄》一文,学生们了解寓言的内容之后,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葡萄成熟了?狐狸为什么说它是酸的?课文告诉我们什么寓意?学生讨论后认为此文是告诉人们不要自欺欺人,可有的同学认为狐狸的做法有一定的道理,既然实在无法得到心仪的东西,那就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