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71105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教重在“导”,学重在“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重在“导”,学重在“活” 2012年绍兴思想品德学业评价第21题如下: 阅读漫画《“仗义”》,回答问题。(10分) (1)漫画中主人公的行为貌似仗义,实非正义。为什么?(6分) (2)要让漫画中的主人公真正成为有正义感的人,你有哪些好的建议?(4分) 该题所提供的材料载体是以漫画方式展现,分别取材于我们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情景,第一幅漫画中的同学面对老师“为什么要打伤同学”的责问,以“谁让他欺辱小同学。哼!”作为反驳的理由;第二幅漫画中的主人公对某些小区乱停车、占用人家草坪现象用砸车表示抗议。这些漫画所表现的内容,对学生而言,比较熟悉,试题呈现
2、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命题者在命题过程中注重“生活化”的人文关怀。 如果说2011年第21题的第一问中选择漫画①可以看作是2008年第21题的第一问与2007年第22题第一问的变式题,那么2012年第21题则是在2011年第一问中选择漫画②的基础上,从限制答题角度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这一步就是一种创新,当然也加大了一些难度。4 品读了2012年绍兴思想品德学业评价第21试题,可以发现该题在取材上、设计问题的指向上和能力要求上有着鲜明的继承性和连续性,当然该试题在命题设计上稳中有变,变中有新,有着学业评价试题的创新性特点。所以,作为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
3、中,要做好学生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的指导者,做好学生思想变化的引导者和开导者;对学生而言,重在扎实掌握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做到活学活用。对此,我认为应该做好如下两个方面: 一、引“导”学生思维,抓概念、构内在联系,培育抽象逻辑思维 要让学生活学活用,关键在于学生要扎实掌握好坚实的基础,前提是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和比较,从不同视角整理、归纳同类考点知识。而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维,抓概念、构内在联系,培育抽象逻辑思维。 以上过程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即学生以“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基础知识为中心,逐步对知识进行整理、加工,抽象出结构、联
4、系、体系、规律等,就是以判断、推理的形式实现对“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内在联系的一个抽象逻辑思维过程。 二、指“导”审题,注重变式训练,提升经验思维 审题是答题的关键,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加强审题指导,让学生学会“读题”,在当前灵活多变的命题方式面前,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过程中,培育学生积累起解答试题思维活动的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和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的解题步骤与答题规范,提升经验思维优势。如漫画寓意型试题,其解题的步骤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四个字:看、概、联、答。 1.看,就是指透过现象看本质,弄清漫画的寓意 要看懂
5、漫画,可以从三个环节做起,首先,看“标题”,标题往往能够揭示漫画寓意;其次,观“画面”4,得仔细观察漫画,注意画面上所提供的信息,并特别注意漫画的夸张之处;最后,读“文字”,读懂漫画中的文字能够为我们理解画面的信息提供必不可少的帮助。 2.概,就是指透过画面,挖掘出漫画所蕴含的道理,概括出漫画的寓意 如第21题透过看“标题”观“画面”,读“文字”可知两幅漫画中的所谓“仗义”实际上是法制观念淡薄,没有通过合法的手段和途径依法维护正当权益的违法行为,是曲解了“正义行为”的违法行为。如果学生能够抓住这一寓意,对此题的解答就抓住了关键信息点。 3.联,就是指漫
6、画揭示的现象,往往与教材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根据漫画所揭示的道理并根据设问的要求在教材中寻找与之相关的知识,以此作为答题的依据。如21题就涉及“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区别和“公民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等相关知识点。 4.答,就是指根据试题设问指向,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措施或者这一正确观点做法的重要意义 要注意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使用语言要规范,全面组织好答案。 在此基础上,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好上述解题的一般步骤以外,更应该通过相关试题进行变式训练,如2007年、2008年和2011年的漫画试题,我们可以尝试这样的做法: 步骤一,学
7、生练习2007年试题并分析,初步掌握行为评析类试题的解答模式。4 步骤二,呈现2008年试题,让学生沿着2007年试题的解答思路口头分析2008年试题,然后列表比较分析两题的实质所在。让学生学会能够在背景资料与设问表述不同的情况下快速利用已有经验识别这类试题题型规律,即要做到基本例题归类化,解题思路模式化,提升经验思维。 步骤三,利用2011年试题加以巩固与提高。 总之,学生夯实基础是根本,教师方法指导是关键,共同参与,这样才能打造出学生的活学活用,提升学生的能力,从而在复杂多变的学业评价考试中轻车熟路、得心应手。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市崧厦镇中学)
8、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