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ID:31268649

大小:3.89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8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4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6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7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型:新授教学模式:“三为主五环节”教具:多媒体课程标准: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教学目标:基础与能力: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探究红军长征及取得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引导学生

2、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长征》,展示长征的历史图片教师:长征史无前例,过程惊心动魄,意义深远,蕴含着无穷的精神价值。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今天就让我们再现历史,话说那段曾经的永恒。展示: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

3、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教师: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本课的第一篇兵临城下突围败——长征原因。展示:第一篇兵临城下突围败——长征原因教师:从1930年12月到1933年1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先后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围剿”。介绍:中央革命根据地:首府在瑞金,1930年形成,地处江西南部、福建西

4、部,根据地面积约五万平方公里,是当时最大的一块革命根据地。展示:材料一次序国民党军队中央红军比例第一次10万多4万多约2.5:1第二次20万3万多约7:1第三次30万3万多约10:1第四次30多万7万多约4:1材料二前四次反“围剿”是根据毛泽东指定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灵活出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思考:根据材料一提供的数据,结合材料二,你认为中央红军能取得反“围剿”的胜利吗?请说明理由。总结:前四次反“围剿”是根据毛泽东的避敌主力、击其虚

5、弱、大步进退、寻机歼敌的作战方法,采用游击战和运动战,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取得了胜利。教师:1933年初,日军大举入侵华北,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然而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却置民族危亡于不顾,仍然坚持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决心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面对国民党50万大军的疯狂进攻,中央红军采取了怎样的应敌策略?(指导学生看书)展示:“御敌于国门之外”“不让敌人侵占寸土”——博古、李德说明:“御敌于国门之外”是要求红军在根据地之外战胜敌人。教师

6、:博古、李德等人不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导致红军损失惨重。经过广昌一战,红军又伤亡五千六百多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北大门被打开了。之后,敌军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内部进攻,直指中华苏维埃政府首都瑞金。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硬拼硬打、不计成本的作战方法(冒险主义错误),结果一败涂地。第五次反“围剿”,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长征。展示:第二篇力挽狂澜万里行——长征过程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

7、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指导学生看书p59-60页第二段正文,标记长征开始的时间、出发地等基础知识。展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说明:指定学生结合地图,讲述长征前期的军事行动。教师:1934年10月,长征开始后,博古、李德等人又犯了逃跑主义错误。一路上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虽然经过英勇奋战,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伤亡过半,只剩下三万多人了。而此时的蒋介石已判明红军的意图是到湘西会师,因此在通往湘西的路上设置重

8、兵。在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了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主张,得到多数人的支持。1935年1月,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遵义,把敌人远远地抛在了湘西。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会议就在这里召开了。视频:《遵义会议》问题:根据视频,结合课本完成,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型:新授教学模式:“三为主五环节”教具:多媒体课程标准: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教学目标:基础与能力: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探究红军长征及取得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引导学生

2、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长征》,展示长征的历史图片教师:长征史无前例,过程惊心动魄,意义深远,蕴含着无穷的精神价值。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今天就让我们再现历史,话说那段曾经的永恒。展示: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

3、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教师: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本课的第一篇兵临城下突围败——长征原因。展示:第一篇兵临城下突围败——长征原因教师:从1930年12月到1933年1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先后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围剿”。介绍:中央革命根据地:首府在瑞金,1930年形成,地处江西南部、福建西

4、部,根据地面积约五万平方公里,是当时最大的一块革命根据地。展示:材料一次序国民党军队中央红军比例第一次10万多4万多约2.5:1第二次20万3万多约7:1第三次30万3万多约10:1第四次30多万7万多约4:1材料二前四次反“围剿”是根据毛泽东指定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灵活出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思考:根据材料一提供的数据,结合材料二,你认为中央红军能取得反“围剿”的胜利吗?请说明理由。总结:前四次反“围剿”是根据毛泽东的避敌主力、击其虚

5、弱、大步进退、寻机歼敌的作战方法,采用游击战和运动战,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取得了胜利。教师:1933年初,日军大举入侵华北,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然而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却置民族危亡于不顾,仍然坚持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决心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面对国民党50万大军的疯狂进攻,中央红军采取了怎样的应敌策略?(指导学生看书)展示:“御敌于国门之外”“不让敌人侵占寸土”——博古、李德说明:“御敌于国门之外”是要求红军在根据地之外战胜敌人。教师

6、:博古、李德等人不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导致红军损失惨重。经过广昌一战,红军又伤亡五千六百多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北大门被打开了。之后,敌军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内部进攻,直指中华苏维埃政府首都瑞金。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硬拼硬打、不计成本的作战方法(冒险主义错误),结果一败涂地。第五次反“围剿”,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长征。展示:第二篇力挽狂澜万里行——长征过程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

7、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指导学生看书p59-60页第二段正文,标记长征开始的时间、出发地等基础知识。展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说明:指定学生结合地图,讲述长征前期的军事行动。教师:1934年10月,长征开始后,博古、李德等人又犯了逃跑主义错误。一路上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虽然经过英勇奋战,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伤亡过半,只剩下三万多人了。而此时的蒋介石已判明红军的意图是到湘西会师,因此在通往湘西的路上设置重

8、兵。在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了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主张,得到多数人的支持。1935年1月,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遵义,把敌人远远地抛在了湘西。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会议就在这里召开了。视频:《遵义会议》问题:根据视频,结合课本完成,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主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