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设计

ID:31259380

大小:63.4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7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设计_第1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设计_第2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设计_第3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设计_第4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设计授课人乔冬峰原阳县师寨镇第-初级中学教材分析碳的化合物种类很多,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不仅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初中化学的许多反应都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可为学生后续阶段化学的学习打基础。学情分析1、二氧化碳是学生身边的物质,涉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大气环境的变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紧密联系实际,考虑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

2、,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避免机械学习。2、学生已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所以可让学生用自己制取的二氧化碳完成性质探究巩旧知并实现新旧联系,构建网络。3、基于学生的年龄及认知水平,需整合教材并增加探究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1.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3)经过亲自动手实

3、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播放电影《后天》片段(海水淹没城观看回答:温室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入手,利用学引入新课市)看了这个片段,你有什么感想?这种灾难是怎样造成的?让我们一同走进化学世界,共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板书一

4、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谈感受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为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视频展示:像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倒入二氧化碳。你发现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学生讨论、交流、概括实验反映出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不燃烧、不激发兴趣、启迪思维观察变化,叙知识升华质吗?支持燃烧”。述现象,增长教师提问:人知识。们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感受“物质的干涸的深井时性质决定其是否会面临二用途体现化学与氧化碳对生命生活密切相实验探究的威胁呢?思考冋答关。为什么要做“灯火实验”的学生讨论、交原因。流、概括实验现实生活中哪反映出的二些方面利

5、用了氧化碳的性这个性质?质:实验室收集二“二氧化碳溶氧化碳利用了于水二它的什么性质?活动与探究: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旋紧瓶塞、振荡。感受新知展示广告图片再次感受“物学生通过亲向软塑料瓶内质的性质决身经历和感滴入紫色石蕊定其用途”。受学会如何溶液收集加工信观察实验,思息,获得新知二氧化碳溶于考问题识,并将这种水后有新物质知识内化为生成吗?自己的个人体验,建构自己的知识实验探究活动与探究:设计实验方在同学之间第一朵:向紫案的相互讨论色石蕊小花喷与交流中,增醋酸;讨论、交流、强他们的合第二

6、朵:向紫猜想、假设、作意识和团色石蕊小花喷归纳。队精神。知识升华水;第三朵:直接观察实验,排放入盛满干燥的二氧化碳瓶中;第四朵:将喷水后的石蕊小花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瓶中;再现:广告图片如何证明饮料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生活中可利用此性质粉刷墙壁。除不正确的猜想。思考,理解设计实验方案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归纳总结:此性质用于检验二氧化碳。通过实验探究、交流,充分体验合作精神。知识梳理课件展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归纳小结由学生得出重要的结论和定义,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情感熏陶课件展示温室效应图片巩

7、固练习课堂小结课件展示谈感受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引出新知。引导学生谈感悟通过课后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强化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板书设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3、用途4>危害•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3、用途4、危害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本课题鲜明的突出了新课标中科学探究活动为主体的思路,活动评价从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方面进行评价,如活动中学生表现出的投入程度多少(很积极、比较积极、不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

8、方案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优秀、良、合格、不合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