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讲义(29)_设计

内科学讲义(29)_设计

ID:31252627

大小:5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7

内科学讲义(29)_设计_第1页
内科学讲义(29)_设计_第2页
内科学讲义(29)_设计_第3页
内科学讲义(29)_设计_第4页
内科学讲义(29)_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科学讲义(29)_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九单元 常见急危重症常见急危重症  心脏骤停  概念  病因  诊断  心肺复苏  概念  心脏骤停(SCA)是指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射血功能骤丧失,是临床最危急的情况之一。  心脏性猝死是指因各种心脏原因引起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无法预测的死亡。  病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最常见。  既往有原发性室颤或室扑史,无脉性持续性室速史,频发性与复杂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史,左室射血分数低于30%或有明显心力衰竭,有QT间期延长伴晕厥史,心肌梗死后期的室性早搏等均是猝死的危险因

2、素。  心脏骤停的判断  主要依据  突然意识丧失;  心音或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  心电图呈现:心室颤动、室性自主心律(即心肌电-机械分离)或心室停搏(心电完全消失而呈一条直线或偶有P波)。  在上述3条主要诊断依据中,以心电图的诊断最为可靠,但临床很难做到。为争取时间,单凭第2条就可以决定开始实施心肺复苏(CPR)。  次要依据  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  自主呼吸完全消失,或先呈叹息或点头状呼吸,随后自主呼吸消失;  口唇、甲床等末梢部位出现发绀。  心肺复苏  初级心肺复苏

3、:包括畅通气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ing)和人工胸外按压(circulation),简称为ABC。  畅通气道:仰头举颏法及仰头抬颈法。  人工呼吸  气管内插管:是建立人工通气的最好方法。  口对口(鼻)呼吸:每次吹气应持续1秒以上,通气的频率为每分钟8~10次,开始应先连续吹气2次。  其他:口对面罩呼吸、呼吸球囊面罩装置等  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秒,将A-B-C改变为C-B-A。  胸外按压30次然后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连续吹气2口。  胸骨下陷≥5cm然后放松。 

4、 胸外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  进行5个周期的CPR  除颤:宜尽早除颤。在室颤发生3分钟内进行除颤,心跳骤停未及时发现者,在BLS2分钟后即行除颤。  院外除颤:强调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  院内除颤:首选非同步直流电击除颤。  将两电极分别置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和心尖部左乳头外侧,使电极中心在腋前线上。成年人一般  300~360J。  暂时不能立即除颤者,可进行心前区捶击  (1~2次)。  电除颤效果不佳时,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将细颤变为粗颤,再

5、重复电除颤。  高级心肺复苏:在BLS的基础上进行复律、建立人工气道、药物治疗和复苏后治疗等。  心室颤动的处理  电击除颤:电击后立即从胸外按压开始继续进行CPR2分钟,再检查心律,如需要可再次电击。如果电击后室颤终止,但稍后室颤又复发,可按前次能量再次电击;  心肺复苏  室颤/室速持续复发者,继续CPR,气管插管,开放静脉通道;可药物治疗,如利多卡因或胺碘酮。每次用药30~60秒后除颤,除颤能量不超过360J;  肾上腺素使用;  电击除颤最大到360J(可重复1次);  无脉性电活动/心室停搏的处理

6、:立即进行CPR2分钟,再重新检查心律,观察心律有无变化,如无变化继续循环进行上述抢救措施。一旦有应用抢救药品的条件时,应给予肾上腺素或血管加压素,不推荐使用阿托品。  有效心脏复苏指征为:  患者皮肤色泽改善;  瞳孔回缩;  出现自主呼吸;  意识恢复。  复苏药物  肾上腺素:首选药物;  胺碘酮:用于难治性室颤和室速;  异丙肾上腺素:仅适用于缓慢性心律失常;  碳酸氢钠:用于电除颤复律和气管插管后酸中毒持续存在时,循环停止>2分钟者。  给药途径:首选从上肢静脉、颈内静脉穿刺或锁骨下静脉插管建立的

7、静脉通道给药。肾上腺素、阿托品和利多卡因还可经气管内给药。尽量避免心内注射。  心脏搏动恢复后处理  维持有效循环: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治疗。  维持有效呼吸:使用机械通气和吸氧治疗。  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脑复苏是心肺复苏能否最后成功的关键。  维持脑灌注压:使平均动脉压不低于110mmHg。  控制过度换气:PaCO2控制在25~35mmHg,PaO2控制在100mmHg。  维持正常或偏低的体温轻度低温  (33℃~35℃)但心脏骤停复苏后不宜诱导过低温。  脱水。  高压氧治疗

8、。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防治急性肾衰竭。  休 克  概念  病因与分类  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概念  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有效循环血量显著下降,不能维持机体脏器与组织的正常灌注,继而发生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的一种危急重症。  主要病理学特征是重要脏器组织微循环灌流不足、代谢紊乱和全身各系统的功能障碍。  病因与分类  休克的病因分类原因分类常见原发病低血容量失血性休克消化道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