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三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高考体验——把握高考考情感知高考真题考情概览年份卷别考题内容2013全国Ⅰ卷(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全国Ⅱ卷(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郦道元《三峡》)(3)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白居易《琵琶行》)2014全国Ⅰ卷(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李白《蜀道难》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全国Ⅱ卷(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
3、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2015全国Ⅰ卷(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
4、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全国Ⅱ卷(1)《庄子·逍遥游》指出,“(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2)白居易《琵琶行》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3)杜牧《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2016全国Ⅰ卷(1)《荀子
5、·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是用心专一的缘故。(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正是危急存亡之时。(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封狼居胥”,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赢得仓皇北顾”。全国Ⅱ卷(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李白《蜀道难》中“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两句,
6、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全国Ⅲ卷(1)《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3)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
7、》篇,即文中所谓“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命题总结1.近几年全国卷名句名篇默写题以理解型为主。2.命题范围一般不会超出高考必背篇目64篇。3.一般考查名句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较少涉及语句的表现手法。4.重视起承转合的句子和结构整齐的非重点句子。命题分析——把握考点类型洞悉命题意图考查名篇名句默写,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养。近几年的新课标全国卷要求默写的名篇名句在内容上具有以下特点:1.蕴含某种哲理。如:(1)蚓无爪牙之利,,上食埃土,,用心一也。(《荀子·
8、劝学》)(2013·全国Ⅱ卷)(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2014·全国Ⅱ卷)(3)《庄子·逍遥游》指出,“,.”,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2015·全国Ⅱ卷)筋骨之强下饮黄泉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2.表达崇高的理想和坚强的意志。如:(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2014·全国Ⅰ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