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故都的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故都的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

ID:31227816

大小:12.84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1-07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故都的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故都的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故都的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故都的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故都的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故都的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春天是妩媚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天是热情的;那么,秋天呢?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杨柳岸晓风残月。秋雨里,柳永读到的是凄苦。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秋日里,毛泽东读到的是壮丽。故都的秋一曲悲凉的颂歌初读课文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领略()潭柘寺()一椽()房檩()落蕊()细腻()平仄()廿四桥()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混混沌沌:。(2)自

2、然而然:。(3)落寞:。(4)秋士:。(5)颓废:。一、1.lüèzhèchuánlǐnruǐnìzèniàn2.(1)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2)不经外力作用而如此(3)冷落,寂寞(4)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5)意志消沉,精神萎靡再读课文理清思路本文的思路线索是什么?思秋——绘秋——议秋——恋秋,这就是全文的总体思路。小组探究:1.郁达夫先生眷恋着故都的秋,同学们速读全文,找一下作者真正描写故都的秋天景物的是哪些段落?2.作者共描绘几幅“故都秋景图”?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填表。提示:先找出写景部分

3、,抓关键景物,与秋联系,然后概括。(3-11段)故都秋景图意象特点小院秋景图一椽破屋、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驯鸽的飞声,牵牛花、秋草等。秋槐落蕊图有极细微、极柔软触觉的落蕊。秋蝉残声图秋蝉衰弱的残声秋雨话凉图秋雨、都市闲人等。秋果奇景图枣子树、枣子颗儿等。清、静、悲凉深入探究:1.这几幅画面你喜欢哪幅?有感情朗读。2.思考:这五幅图景是如何体现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特点的?作者笔下的“秋”如此与众不同,“一切景语皆情语”,同学们试着为下列词语加修饰语,体现“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体会作者的心

4、情。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清白孤单或斑驳寂寥残缺空寂文中写了“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衰弱的残声”、“息列索落”的雨声、“缓慢悠闲”的人声,同样能给人幽静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这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等等,都是细小的声音,能听到这些细小的声音,就能给人以幽静的感觉,说明这个地方寂静无声。让我们来学学元代的马致远,写曲《天净沙·秋思》怎么样?《天净沙·秋思》(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5、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仿写)破屋浓茶小院,漏光鸽声碧天,秋草蓝朵残垣。槐蕊铺地,落寞人在故都。作者笔下的故都的秋,在小院中每一座低矮的破屋内外;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中;在秋雨的每一个雨点中;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也在那故都闲人充满了京腔的互答声中。让我们一起来寻找,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在哪里?作者如此淋漓尽致地绘秋景、谱秋声、摄秋实,真实地表达了他对故都的热爱之情。第二课时在故都,秋天可选取的景物非常多,火一样的香山红叶,秀丽的北海公园等等,无不映出秋天的倩影,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些秋

6、景来写呢?诗人说:“秋天就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河流两岸荡漾着我心思。美学家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鉴赏散文方法之一:知人论世郁达夫(1896--1945)名文,字达夫。浙江富阳县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代表作: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和《出奔》等.作者简介特别的人生经历——自幼多病,三岁丧父,长子早死。旅居日本10年饱受屈辱。回到国内,当局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他为个人生计倍受颠沛流离之苦。特别的个人气质——抑郁善感。客观

7、方面: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主观方面,有三个因素:第一,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导致他思想苦闷,逃避现实;第二,也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郁达夫早年(三岁)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地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第三,还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2.为什么以“南国之秋”作对比?作者用一支生花妙笔,把浓浓的秋味展现得淋漓尽致,但作者觉得这样仍然意犹未尽。因此在第13段,再次提到了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与前文呼应,并运用形象的比喻,以

8、排比的句式进行鲜明的对比来体现两者的不同。南国的秋北国的秋本体喻体黄酒白干甘甜可口回味不永稀饭馍馍食之有味不浓易饿鲈鱼大蟹黄犬骆驼玲珑如意逗玩邀宠味美细腻剔刺而食清香后劲足如秋之内蕴有味耐饥如秋之隽永可大快朵颐得秋之爽气跋涉千万里有秋之阔远对比的目的非常明确,即抑彼扬此,北国之秋胜于南国,是作者的主观感受,表达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热爱。这种感受既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