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26692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7
《赠寄之中见意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赠寄之中见意蕴 中国自古便是礼仪之邦,无情无义历来为人所耻。在古人所推崇的诸如亲情、友情、爱情等情天义海之中,别离情尤为人所珍视。江淹在《别赋》中,便有“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说法。因限于时代、交通等诸多条件,古人别离后再见,远比今人来的困难。尤逢兵荒马乱之际,人们的团聚便更显困难,真可谓“相见时难别亦难”。所以古人在别离之刻,或别离之后,在心绪黯然之际,总有赠寄示人,以表不忘旧情、相思难舍之意。 古人赠寄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但多融情于物,借物寄情,情深意浓。从文人雅士、闺女骚客的赠寄中,很能品出古人的不同情趣、品格和志向。古人赠寄大多用“幽花淡草”托雅情,梅、兰、竹、菊,自古有“花
2、中四君子”之称,松、竹、梅向来有“岁寒三友”之谓。可见,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统中,古人已将自然之花草树木的本来特质同人之性情、品格联系在了一起,并不时移情与它们,将它们人格化,在它们身上发现着自己,印证表达着自己。于是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便有了象征意味,这已成为一种“集体有意识”。于是,从这一审美情趣出发,古之文人雅士多以花草寄意,以抒自己丰富细腻的情怀。 一、万绪千条尽离恨 杨柳,自古便以其轻柔多情思的独特意象,显现于文化典籍之中。《诗经》中便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诗句。因“柳”“留”3谐音,且柳树枝条柔顺婀娜,彼此依依,颇含难舍难解之情形,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柳”便被赋予了恋
3、恋难舍伤离别的情调内涵。于是人们听到,霸陵桥边,南浦河岸,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总是萦绕耳畔;于是人们看到,送别时折杨柳表情意、抒感伤一时成为流行风尚。 据载,这种风尚在唐朝极尽兴盛。诗人杨巨源的诗句“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便是一个鲜活生活场景的再现。 二、梅花也解寄相思 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独发霜雪,幽香阵阵,“冰清玉洁”,“品格清高”,便成了它的人格象征。于是,梅便多表达思念仰慕或同情故人处境的情怀。陆凯《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中的“梅花”,就是寄托诗人相思祝福的凭借物了。
4、 三、采得香草留美人 香草,也许只是高雅之士所爱。屈原素有品格高洁之口碑,他多以香草比喻贤人名士。其笔下所景仰吟咏之士多以香草赠人,也该是在情理之中了。《九歌?湘君》中,湘君便“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杜若”,据《名医别录》载,说它能令人不忘,是一种不忘之香草。可以想象,当一丛“杜若”捧到心上人面前时,湘君之纯之真的情思演绎得该有多么浓烈啊。 四、弃恨寻缘题落叶3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唐代有一美丽寂寞宫女,为遣一腔闲愁暗恨,某日,题诗于红叶之上。也许她当时内心怀有一丝丝的幻想――尽管是一种连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幻想,也许她当时仅仅是出于一种无聊的游戏心态,也许当时她内心一片茫然。
5、但事实是,她写完后,信手将题诗的红叶抛入了深宫水沟,而红叶就这样顺水流出了深宫高墙。这枚写满寂寞怨恨、悲酸凄楚的红叶,竟意外被一位名叫卢渥的落魄书生看见、得到并被友情珍藏了。多年后,卢渥考取功名娶妻韩氏,一日饭余茶后闲谈中,偶然间揭开了一个天大的谜底,韩氏竟是当年那位题诗红叶的寂寞宫女!一枚红叶就这样成就了一段千古姻缘,真是人间佳话! 五、丛菊幽香报知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因陶潜而少了些烟火气,多了些高洁脱俗之气。淡如菊的友情,恰恰是人世间最深厚的友情。所以,赠菊于故交新知,就成了文人一种颇具文化内涵的行为。郎士元别钱起,无以为赠,略略沉思,“陶令东篱菊,余花可赠君”。“余
6、花”“赠君”,更能寄托知遇之深。以菊相赠,儒雅情深。 六、有花堪折直须折 赠人以花,古已有之。《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记载过一个浪漫的细节:“攀条折其荣,将以遗相思。”娇艳可人的鲜花,永远是爱情的最好表达,它可以让人联想到许多美好的东西。可见,今人所为,是有渊源的。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赠寄深见性情,深见意蕴。古人所赠寄之物,当然也有黄铜金币,珍珠玛瑙,银锭翡翠,但只截取这样几个小小的断面,就可以感受领略到赠寄的魅力所在。从那些颇含情趣、意蕴的小小物什中,可以感受古人那细腻敏感、善良多情的心灵。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