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的反思

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的反思

ID:31225815

大小:11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7

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的反思_第1页
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的反思_第2页
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的反思_第3页
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的反思_第4页
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的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的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的反思  摘要:日常生活审美化是谋求推翻工具理性对日常生活控制的一种根本诉求,其宗旨是解决启蒙现代性以来的生存困境。针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论争,既不能一味的赞颂,更不能全盘否定,艺术的魅力正在于这种无限定义之中。研究者们应该理性的思考艺术的出路,无论是美学研究对象的扩展、学科定位的调整,还是研究方法的多样化,都有一个共同的宗旨,就是希望美学通过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中,呈现为一个活泼的、有生命力的、不断推陈出新的态势。  关键词:日常生活;审美化;美学;论争  中图分类号:B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

2、(2014)01-0145-03  当前,日常生活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浪潮”,对美的追求遍及衣食住行各个领域。名牌服饰、美容院、美发厅、健身房、游泳馆、瑜伽馆等,围绕生活美化而进行的各项活动如火如荼,都在展现着生活的多姿多彩。城市也越来越美、奢华的超级市场、光彩夺目的巨幅广告牌、灯火辉煌的街道、绿树如荫的广场和公园,美和对美的追求席卷日常生活的一切领域。审美,曾经是一个以艺术为内核的概念,艺术家以发现美、创造美为天职。在美学研究史上,审美化一直是一个略带乌托邦色彩的未来性目标。而在当前社会,美正在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弥散在生活的

3、各个角落里,“日常生活审美化”10自然成为当前美学首要关注的问题。与此同时,在本世纪刚刚开始的几个年头里,一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关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争论也风生水起。  一、何谓日常生活审美化  (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定义  从学理上说,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概念究竟指的是什么?一般的权威解释是:日常生活审美化正在逐步消解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其基本含义有两层:第一,艺术家们摆弄和把玩生活中的物品,并把它们变成艺术审查的对象;第二,艺术家将日常生活转变为某种审美规划,以期从家居物品、外观和服饰中营造出一致性的风格。现今,日常生活审美化或许已经达到了

4、这样一种程度,即人们已经把自己及周围的环境都看作是艺术的对象[1]。  概括地说,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中心内涵是指60年代以后出现的特定文化景观与生活景观,也包括艺术的商业化,它的突出特点是:美的生产与商品生产的同步,生活场景泛审美化,真实界与虚拟影像之间的界限。日常生活审美化构成了西方后现代社会时期的基本生存情境。  (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内涵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由特定语境生发而来的,这个语境即“后现代主义”和“消费文化”。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是一个权力控制欲反抗的基地,在60年代以后,这种控制不再由显见的国家机器所执行,而主要是以商品的方式渗入生

5、活的微观层面,也就是说,权力的控制呈现出更隐蔽更分散更严密的状态。10  历史的来看,费瑟斯通所指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前两层含义,也就是西方社会探求重建日常生活所做的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这绝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行为、艺术活动,而是一种深刻的革命,它的宗旨恰恰是要打破工具理性对生活的主宰制,将被规章制度、被商品、被物所捆绑的日常生活拯救出来,使之恢复生动性、差异性和丰富性。因此,可以把日常生活审美化视为一个开放的范畴,视为谋求推翻工具理性对日常生活控制的一种根本诉求。  二、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论争  这场论争可谓是沸沸扬扬、争讼不惜,下面对这场的

6、论争的主要观点做简要梳理。  (一)支持者:新的美学原则的诞生  持肯定立场的研究者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是积极的、进步的,意味着一种新的美学原则的确立。他们的主要观点如下。  1.传统美学是一种精英主义的美学,将关注对象集中在艺术上,而艺术尤其是19世纪后期以来的现代主义艺术强调艺术对于生活的疏离和超越,并对欣赏者的艺术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际上导致艺术、美学与现实社会进程,与广大民众的情感和生活相脱离。而日常生活审美化则打破了生活与艺术的这种隔阂。自杜尚的《泉》对精英主义艺术提出挑战之后,艺术与生活的藩篱便被不断打破,使艺术和美学进入和服务

7、于大众的生活,从而拥有了平民主义的品格。10  2.传统美学注重理性、精神层面,忽略感性、身体层面,导致了对人的感性生活权利的剥夺。比如,宗教美学往往对世俗生活、对身体享受采取打压立场;在革命意识形态下,身体也受到严格的规诫,对美的追求往往被视为反动的腐化的;康德对美感和快感做的过于严格的区分,审美无功利性原则,也将很多生活之美贬低为动物性欲望予以否定。日常生活审美化使美学贴近人们的感性生活,贴近身体,是对人性的尊重。  (二)批判者:日常生活审美化并非审美化  论争中更多的研究者持批判的立场,他们的理论观点比较复杂,多是从不同角度对日常生活审

8、美化提出质疑与否定。  1.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主体是中产阶级,只有他们才能穿名牌时装、打高尔夫球、出入咖啡馆和西餐厅,享受那种雅致、高档的生活方式。对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