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25390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让高中数学课堂走向动态生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高中数学课堂走向动态生成 倡导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动态是指事物变化发展的情况。生成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念,是对以往强调过程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补充和修正。动态生成强调课堂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学习过程。追求的是师生在课堂中精彩的互动过程,教学不是完全按照教师事先预设的按部就班进行,而需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它要求教师从生命的高度,用变化、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理念说明:在未来的课堂教学
2、中,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变;数学教学活动将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因此,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生成的过程。动态生成的教学理念,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那么,如何构建“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呢?我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预设,为动态生成提供基础4 生成与预设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充分地预设,才能临危不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充分的教
3、学预设。教学预设不是单向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教学设计,而应该是多向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式设计。备课和组织教学时,应注重以下两方面。首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征作深入了解,充分预想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准备好解决每个问题的策略,甚至可设计几个不同的板块,这几个活动的板块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这样,尽管学生产生的问题可能多种多样,甚至截然不同,但是由于有充分的预设,教师都能积极应对。即使出现在预设之外的情况,也能够很快想出应对策略,及时解决问题。其次,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学法指导。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和学生
4、的活动,激发其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兴趣与欲望,明晰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对知识的生成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二、善待意外,促使动态生成更加精彩 学生是活生生、有思想的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经说过:“学生的尝试越是五花八门,探究活动越是新颖灵活,那么,他们也就是越有可能得到异乎寻常的结果”4。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向深入,数学课堂的面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教学过程成了师生平等相处、真诚交往、共同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
5、。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涌现,正是在这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相碰撞中,随时会发生一些教师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事情,打乱教师的教学思路。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去面对这些教学中的意外呢?有的教师担心出现这样的小插曲,生怕自己处理不好,下不了台,也担心它会使整个教学流程失去应有的严谨和流畅。于是,就对学生的“意外”,轻则视而不见,不予理睬,重则冷嘲热讽、批评指责。这是违背新课程理念的不明智的做法。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相互沟通,共同合作学习的过程。我们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善待课堂教学中的意外,耐心等待,仔细倾听学生的每一次思维颤动,也许,它会让动态生成更加精彩。
6、三、创设开放情境,给“生成”营造氛围 教师要努力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组织和再创造,创设有针对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生成”过程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境,把知识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数学探究和实践活动,从而达到主动建构,学习需要独立思考,也需要合作。每一位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质量是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基础。每位学生是否经过自身充分思考也是实现有效交流的前提。而在与其他伙伴紧密、丰富的合作中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探索和发现,
7、也有利于学生在认知、心理、情感等方面获得成功的体验。所以,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生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同时,学生的问题和差异是形成课堂互动局面的重要资源。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做数学”4的活动,是突出数学化的过程。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应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对新知识的学习融入相关的问题情境中,以学生独立思考、同伴和小组交流、师生交流等形式展开相应内容的学习。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生积极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做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