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重构与价值重置——当代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传播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视野重构与价值重置——当代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传播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ID:31206558

大小:59.1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7

视野重构与价值重置——当代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传播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_第1页
视野重构与价值重置——当代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传播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_第2页
视野重构与价值重置——当代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传播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_第3页
视野重构与价值重置——当代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传播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_第4页
视野重构与价值重置——当代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传播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视野重构与价值重置——当代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传播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视野重构与价值重置一一当代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传播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本文提要】XX年5月在复旦大学召开的“当代马克思主义视野下之传播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通过不同学科、不同理解的思想碰撞,既重构着马克思主义传播理论、方法与学科定位,又回应了社会变迁中传播商品化、空间化、结构化等现实命题。【关键词】当代马克思主义传播与社会变迁传播政治经济学当今世界处于全球化发展之重要转折,资本流动所带来的经济、政治、文化与生态等方面的现代危机不断加深,社会结构急剧调整。与之相应,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实践与传播体制,既助推着全球社会变迁,更面临

2、着自身深刻转型。秉具社会历史之宽宏视野与人类解放之终极价值,马克思主义并没有随着柏林墙的倒塌消亡,而是由此重焕生机。那么,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深远影响的中国传播学界如何在当代历史境遇下重新整理、理解与反思这一理论传统,显出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XX年5月13日至14日“当代马克思主义视野下之传播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一一暨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举行。会议由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举办。知识视野:传播与理论

3、建构马克思主义不仅突破了媒介中心主义的偏狭研究视野,更蕴藏着丰富的传播理论资源。此次会议成果之一,即在立足当代问题从基础理论层面发现、梳理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对传播学的重要影响。1.马克思主义与传播学理论研究全球化危机与转型之下,马克思主义传播劳动、自主传播与新闻自由思想成为国内外学者理论建构的重点。传播政治经济学重镇、加拿大皇后大学文森特・莫斯可(VincentMosco)教授重返马克思元典阐释其所谓'‘传播劳动”观念,强调以往多被忽略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是理解其“传播劳动”的较早源头与关键环节。其中预言,未来资本主义不再直接

4、依赖物质劳力消耗,而在于科学、技术和知识的传播流动,传播在使资本全球化的同时,自身也成为一种商品。莫斯可教授还指出,作为新闻记者的马克思是传播政治经济学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其作为实践总结并首现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的新闻从业原则:反对一切形式的审查制度,倡导言论自由是一种政治批判。围绕“新闻自由”的话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童兵教授系统梳理了传统马克思主义与非传统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自由的表述与实践,从马恩的'‘新闻出版自由”、列宁的“出版自由”、毛泽东的“舆论一律”与“舆论不一律”、邓小平的“避免大民主,实行小民主”到卢森堡的“人民参与

5、”、葛兰西的“文学的人民性”、铁托支持下的新闻自由法规等,认为传统与非传统马克思主义都非常看重新闻自由在公共生活和政党生存中的作用,无论是前者作为对资产阶级民主虚伪性的斗争还是后者作为对无产阶级政党官僚化的批判,都十分具有借鉴意义。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陈学明教授通过析评美国学者罗伯特•麦克切斯尼对美国新闻媒体的披露,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对资本主义虚假民主展开批判。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新闻学院赵月枝教授还立足当下,认为数字传播时代有必要呼吁一种不同于专业新闻记者和媒体组织自由的“公民传播自由”。1.马克思主义与传播学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批判

6、与经验的多元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也为一些学者所关注。英国拉夫堡大学格拉厄姆•默多克(GrahamMurdock)教授指出,无论是马克思在《工人调查》中的问卷调查研究还是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的参与观察研究,再或是马克思在《报刊的意见和人民的意见》中的定量定性整合的个案研究,都启发传播学应该在不同学科、不同方法论之间灵活机动,将批判研究与经验研究结合起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卜卫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邱林川等则尝试将马克思主义批判性与经验性研究方法整合运用到以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劳工为对象的传播研究中,如将结构性因素

7、融入田野作业的“批判民族志研究”、自下而上的审视社会历史变迁的“社会问题史研究”、劳工使用媒介传播的“参与式行动研究”等等。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吕新雨教授则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哲学高度,对韦伯的“价值无涉”进行解读。其强调社会科学方法要求将经验事实与文化科学相结合,反对一切普世规律,同时个体的不同价值判断必须接受自己及他人的反思与挑战。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播学定位研究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视野之下,还有学者探讨全球传播格局下中国“对外传播”与“公共传播”的传播学定位与建设问题。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丁柏铃教授认为,全球化为中国传播走向世界提

8、供了机遇,中国应确立全球化的传播目标,即在世界传播格局中争取与本国在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话语权相称的地位。为此须在传播内容上以事实代替评论,以谦虚代替夸耀,以负面题材、和平崛起代替正面报道、大国论调;传播形式上要打好客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