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94742
大小:57.7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7
《激励性评价在品生(社)教学中策略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激励性评价在品生(社)教学中策略及应用【摘要】激励性评价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发展,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品德的养成是一个充满活力与生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适时、正确的运用过程评价手段,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建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学中进行激励性评价,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所知所能的机会,形成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关键词】品德;激励性
2、;教学评价;作用;策略中图分类号:[G40-012.9]【正文】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因此,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应致力于学生品德的养成,而品德的养成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
3、发展的基础。在评价体系中,评价的方法、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激励性评价是教师们通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赏识的心态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能及时给学生以春风雨露般赞赏、鼓励的评价,的确能促进学生走向成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激励性评价的原则有效的激励性评价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实事求是原则。尊重学生情感,更要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尊重客观事实,二者并不矛盾。教师评价学生必须从实际出发,始终坚持客观公正原则。面对问题不回避,坚持事实。可适当采用中性评价,使学生明白正误,以保持
4、知识的严谨性。其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学生互评的引导,提高互评的有效性。二是激励为主原则。三是及时适度原则。“及时”是指教师要正确把握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时机,必须根据学生的表现随时给予评价,以追求激励的最大正效应。心理学规律表明,小学生对事物或问题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是有限的,因而应抓住学生对激励要求最强烈的时机进行激励。“适度”是指进行教学激励的限度既要符合学生取得学习成绩与付出努力的大小,又要注意现有的能力和能够开发的潜在能力。激励不足和激励过度都是不可取的。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就很值得我们借鉴。他的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在很
5、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为产生的结果:那些能产生积极结果的行为,以后会经常得到反复;相反,那些会导致消极结果的行为,以后得到重复的可能性很小。在评价中运用了强化,即用某种有吸引力的结果创造一种令人满意的环境,另外,以表示对这种行为的肯定,提高这种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一个良好的、稳固的平台。当同学不敢举手的时候,目光期待和语言激励是对学生的一种无形的激励,学生在老师的期待与信任中获得了自信,就会由不敢说到敢说了。以学生自身为参照点进行评价,不会使学生与其它人相比而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有利于学生形
6、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这其实就是激励性评价给了学生以极大的鼓励。长此以往,学生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励性评价真正起到了激发学生内在需要和动机的作用。二、激励性评价的作用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说过:"赞美具有摧毁性!赞美具有建设性!”这两句话都是正确的,言过其实的赞美,具有摧毁性,适度的赞美具有建设性。对学生行为的积极转变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激励性评价能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意识和与人交往合作的意识,还能掌握有质量的学习方法。三、激励性评价的方法“新大纲”明确提出:面对不同学生不
7、同目标,以不同标准来评价他们,每个学生都得到真诚的激励。多样灵活的激励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1、期待性评价。'‘教师期待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是指老师必须对学生充满信心并抱有积极的期望,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关怀、爱护和鼓励,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对待教师,会以一种向上的激情如老师期望的那样进步。2、定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性评价的评语,由衷地赞美与鼓励学生,学生会从老师的俯身中感到亲近,会从赏识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3、鼓励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主要有依恋需要、尊重需要、理解需要
8、和求德需要,所以老师要善于把这些需要化为自己的言行,诱导学生以最佳的心境投入学习。尤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巧于点拨,勤于鼓励,激发内驱力使学生获得成功,这样学生才会把完成教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