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90006
大小:10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浅谈校地团组织的职能特点及其共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校地团组织的职能特点及其共建 摘要:简述了共青团县级委员会、共青团高校委员会职能任务与工作重点,在分析共青团县级委员会特点与困难及共青团高校委员会的优势与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团委与高校团委共建的建议。 关键词:共青团;职能;特点;共建 中图分类号:D2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055-02 中国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领导和联系广大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管理青年事务的帮手,是青年人的政治组织。共青团县级委员会与共青团高校委员会作为不同形式的团的组织机构,在坚持团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职能不动摇的同时,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工作方
2、式等都不尽相同,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深入分析了解共青团县级委员会与共青团高校委员会的基本特点,不但对二者自身的工作起到推动作用,更有利于校地共青团工作的相互学习,共建促进,为我国共青团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共青团县级委员会基本情况 共青团县级委员会属团的地方组织,在当地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并直接受上级团市委的领导。团县委按照“区域覆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6的原则,建立了以团县委为核心,县直机关单位团组织为支点,学校团组织为支柱,各乡(镇)团委为基础,全县团员青年为纽带的共青团组织网络。团县委工作对象主要是面向地方青少年,包括中小学学生、企事业机关单位青年、社会个体或闲散青年、农村
3、青年、少年儿童等,工作对象涉及面广,年龄跨度大,整体较为分散,素质不甚均匀。 (一)共青团县级委员会职能任务及工作重点 团县委带领全县各级团组织以履行好团的根本职责为目标,以增强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核心,紧紧围绕党政大局,服务青年需求。首先要围绕重点工作,履行共青团的四项基本职能。一是在组织青年方面,要坚持党建带团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抓好全面推开乡镇、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两新”组织团建工作、外出务工青年群体团建工作、团干部培训工作。二是在引导青年方面,要抓住各种重要契机,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坚定青少年理想信念。三是在服务青年方面,要强力
4、推进青年就业创业行动,着力搭建青年事业发展平台,全面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四是在维护青少年权益方面,要以特殊青少年群体维权为重点,进一步反映和实现青少年普遍性的利益诉求。其次,坚持围绕党政中心,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团的工作计划,积极参与和服务各种创建和项目活动,提升共青团的服务大局的能力。第三,深化工作品牌,展示共青团的新形象。一是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动,使青年志愿者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二是加强全团带队工作,在全面推进团的建设过程中,带领和推动少先队的基层建设。 (二)共青团县级委员会主要特点及困难6 第一,县级团委工作对象涉及面广,年龄跨度大,整体较为分散,素质不平均;
5、第二,时代感和现实性较强,围绕县党政中心开展工作,致力于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青年进步;第三,群众基础较好;第四,除学校团组织和机关企事业团组织外,其他基层组织建设较为薄弱,且缺乏制度规范和工作上的指导;第五,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缺乏;第六,团干部兼职现象普遍,开展团工作的精力难以保证;第七,基层团干部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第八,外出务工青年比例大,留守青年建团及开展活动出现瓶颈;第九,流动性给青年服务联系带来困难。 (三)共青团县级委员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一,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把团建列入党建目标管理考评,争取同级党组织在制度安排、干部选拔、工作要求和指导等方面的支持;第二,坚持借力
6、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两种资源,减轻经费压力,开展有效活动;第三,密切联系群众,以服务架设桥梁;第四,提高团干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的团干队伍;第五,依托新媒体丰富团工作的手段和载体,尤其注重采用QQ群等网络方式服务青年,有效增强对青年的吸引凝聚;第六,注重利用各种契机,如以基层两委换届为契机,全面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 二、共青团高校委员会基本情况 共青团高校委员会属于团的基层组织,在学校党委及同级高校团工委领导下工作,根据学校的规模及团员人数,为便于学生开展活动,发挥团组织作用,可成立下一级基层团委、团总支和团支部。高校团委的工作对象主要是在校学生和青年教师,包括团员与非团员的。对象集中,组织
7、性强,趋向成人,综合素质较高,较为活跃。 (一)共青团高校委员会职能任务及工作重点6 担负围绕高校工作大局,认真落实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总体部署,全面服务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的工作任务。首先,在组织青年方面,以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为着力点,努力增强团组织对全体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团学组织作用,完善团属宣传体系;在引导青年方面,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群体的思想特点和精神需求,积极探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