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渔父》谈技校语文课堂的生命教育

从《渔父》谈技校语文课堂的生命教育

ID:31187449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从《渔父》谈技校语文课堂的生命教育_第1页
从《渔父》谈技校语文课堂的生命教育_第2页
从《渔父》谈技校语文课堂的生命教育_第3页
从《渔父》谈技校语文课堂的生命教育_第4页
从《渔父》谈技校语文课堂的生命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渔父》谈技校语文课堂的生命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渔父》谈技校语文课堂的生命教育  摘要:笔者试图摆脱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基础知识的过多讲解,对听、说、读、写能力的机械训练,代之以关注学生个体生命的教学模式。本文从激活兴趣、激励参与、激发拓展三个侧面,谈谈教师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精神情感的体验,强化学生生命意识和社会属性的感悟,从而让学生主体在主动学习中自我完善、自我成长。  关键词:技校语文生命教育《渔父》  《新课标》中很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要有大视野,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从而构建一种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这一目标,需要教师

2、通过生命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激发智慧来实现。本文拟以《渔父》这篇课文的教学为范例,就技校语文课堂中的生命教育问题,从激活兴趣、激励参与、激发拓展三方面作一探讨。  一、激活兴趣,调动学生生命主体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之后,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主动积极地开展学习。技工院校的生源往往是初中毕业时考不上普高的学生,这些学生多半因学习受挫而失去学习兴趣,对学习缺乏应有的热情。笔者认为,这首先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再次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6  1.创设情境,激活兴趣  屈原的《渔父》是一篇篇幅短小、内涵深刻的文言文。技校学生大多对文言文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此时,

3、教师要在透彻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好课文导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选择从端午节说起:中国传统的节日,多半是团圆吉庆或以纪念鬼、神、仙为内容的,端午节是唯一一个纪念个人的节日,由此可见屈原在人们心目中和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这样的开场白或许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时,教师必须抓住契机,借这个独特属性的节日,打开对屈原生平的简要介绍。当讲到屈原身受排挤,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终于投汨罗江自尽时,可以发问:“爱国诗人、辅弼忠臣屈原为什么会壮志难酬,最终被社会所淹没?”或借助莎士比亚在其名作《哈姆雷特》中的发问:“生存,还是死亡?同学们,屈原是该选择从容而死

4、,还是超脱而生?”屈原的《渔父》,是生存与死亡的哲学。  教师通过这样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导入,可以激活学生主体本身的好奇心理和探源欲望。在此,教师承担的是定向的引导作用和有序的组织作用。  2.品味语言,激活兴趣6  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注重文本独特语言的应用。读书,读书,一定要读。作为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大浪淘沙的经典文章,其语言都有其自身的独到之处。在教学过程中,要摆脱传统教学对语文知识单方面的传授,要将枯燥的语文知识的传授,转化为对文本形象生动、经典有趣的语言的品味,从而激活学生主体的阅读兴趣。  《渔父》是一篇文言文,表面上看来比较深奥和枯燥。然而,这篇文章故事性强

5、,语言特别生动,适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主动品读,并假借文字媒介,进行生命体验。  文中涉及两个人物,二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理想的追求是大相径庭的。屈原在面对生活时,不管环境如何变化,始终采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态度,如“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而渔父却是采取“明哲保身,随波逐流”的态度,如“何不?其泥而扬其波?何不?其糟而?其酾?”从语言看,比喻贴切,形象生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加以引导,利用好文本语言,学生必定对两个人的人生观有深刻的把握,而且这把握来源于学生主体对文本语言的自主品味、对生命意识的亲身体验。  3.巧妙设疑,激活兴趣 

6、 教学的核心环节就是让学生有疑,产生好奇之心,再通过学习,使这种好奇心获得满足,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主体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巧妙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学习导向,才能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循序渐进是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尤其是对于技工院校基础不大好的学生而言,一下子设置太深的问题,势必将多数学生拒之门外。以下一些题目可以在布置预习时提出来: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全文是以怎样的形式来展开的?文章中的两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而在赏析品读时,可以提出下面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文中的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文章表现了屈原怎样的人格?6  设疑要选择新颖的角度,才能真正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7、笔者曾在带领学生研读课文时,设计过这样一些问题,效果不错:屈原在落魄投江之前真遇到过渔父吗?课文为什么要塑造渔父这一形象?你愿意选择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请你把两人对于人生理解的对话改写成一般叙述,效果有什么不一样?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切身体验,从中感悟生活的哲理,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二、激励参与,培养学生生命主体的主动地位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身份应该是平等的,这样才能构建一种宽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