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84491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掌握师生沟通技巧 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掌握师生沟通技巧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一、给予学生关怀、理解与尊重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仅仅从理论上了解学生的需要,对于想走出课堂危机的教师而言,很多时候是无济于事的。在面对师生关系危机时,无关学历高低,也无关学识渊博,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是有效的沟通技巧。 五年级的杨帆(化名)自愿报名周五到学校实验室做清洁。到了星期五,她发现功课做不完,因此后悔自己所做的承诺,也为此感到沮丧。所以那天早上,当她到达实验室时,心情糟糕透了,工作也没有平时那么积极认真。实验室管理员王老师通过观察,了解到实情后,找到合适的机会对她说:“你这么不情愿,还准时来工作,真了不起!这是守纪律、有修养、品格高尚的表
2、现。”王老师的评语立刻安抚了杨帆,使她觉得自己是一个了不起又负责任的人。 在这个案例中,王老师巧妙地运用技巧,不仅对杨帆同学传达了敬意、赋予了尊严,并且挽救了情势。杨帆立即感受到:有人珍惜她的付出,敬仰她的品格。如果王老师当时用道德标准来衡量或说出贬低性的评语,这件事就不会有好的结局。 在繁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用理论教导学生,而应该灵活运用各种充满教育智慧的沟通技巧。虽然沟通的方式不同,但却蕴含着共同的特征:“关怀”而非“冷漠”,尊重而非“霸道”。 二、反对粗暴干预学生,对学生嘲讽、说教与藐视4 教师的工作虽然辛苦,但并不总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很多时候教师都感觉自己
3、在无奈中工作着。他们为提高教学质量,使用各种自认为“有效”的沟通方式,希望能更好地改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然而几句不经意的简单而粗暴的语言,却使师生之间产生了隔阂。 上六年级的小虎(化名)是班上有名的“差生”,因为是差生,他就越发的顽皮,总想证明自己的存在。语文课上,当杨老师深情地朗诵课文时,他却在后面有模有样地做怪动作。杨老师怒不可遏,当场怒斥小虎,并要求小虎站起来。小虎畏缩地站起来,杨老师继续朗诵。可是小虎充耳不闻,他的脑海里早就起了无聊的幻想。 师生间不能使用尖酸刻薄的语言,因为这种语言会激起怨恨心理以及报复性的幻想。如果教师当时可以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意思:“小
4、虎,上课一定要专心听讲哦!”多数学生听到这种暗示都会起积极反应,使课堂回归正常秩序。 教师在平常的教学管理中,不应该为一些小事动气而失了尊严,甚至对学生报以辱骂、藐视。教师不经意使用的这些不适当的表达,不仅无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相反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激起学生的怨恨心理或报复幻想,甚至使学生闭锁心灵。作为学生,他们宁可顽皮被罚,也不要因无知被取笑。讽刺对学生有害,会破坏学生的自信与自尊。口头责备更不会改善学业或助长人格,只会引发仇恨。教师对付顽皮学生的上策不应该是使用无效的嘲讽、说教与藐视的沟通方式,而应该是心甘情愿地给予他们帮助。 三、就事论事而非评论品性4 教师要想改善教
5、学关系,首先要检讨自己如何响应学生。但是,我们通常不会特别留心自己的反应是否流露出接纳或拒绝。然而,其间的差异对学生而言,即使没有致命之险,也足以影响他们的命运。 四年级的黄亮,不小心打翻了墨水,甲老师会就事论事地说:“啊,墨水倒了,快拿抹布来。”乙老师则抨击学生个性:“你疯了,总是笨手笨脚,看你邋遢的样子,总像你哥哥。”五年级的张彦忘记把书还给阅览室。甲老师会就事论事地说:“借书期限到了,请你及时还书。”乙老师针对学生的品格说:“你总是没有责任感,不想还,难道想要据为己有吗?下次不会借给你了。” 优秀教师总会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就事论事,不针对学生的个性和品格。他们懂得如何表达愤怒
6、而不致引起伤害。他们不抨击学生的品性,或羞辱学生的个性;不会骂学生是什么样的人,说他们会有什么样的下场;更不会讽刺学生并且给学生贴上“标签”。他们生气时依然真实无伪。他们会说出自己的看法、感受和期待。他们批评的是问题,不是个人。不称职的教师总是批评学生的品格与个性。 四、触动学生的心灵而非处罚 教室里出现各种不合规则的行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部分教师以处罚的方式来处理。教师“施法”是教育过程中很常见又容易被人忽视的荒谬现象:他们提高嗓门以遏止喧嚷,他们动用暴力来镇压打架,他们以痛骂来禁止讲脏话,他们以粗野示范文明,他们用粗暴教诲仁慈。4 智慧的办法足以取代惩罚。教师不斥责、不恐吓
7、、不虐待,无为而治,表达感受,指导行为,足以预防纷争、避免危机、化解冲突,并营造有效的教学生态环境。 有效的沟通方式是改善教学活动、增进师生关系的关键,无效沟通则会使师生关系变得更糟糕。要教出“好人”,只能用“好的”方法。掌握有效的师生沟通技巧,能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懂得管教而不侮辱、批评而不损自尊、赞美而不评价、表达愤怒却不造成伤害、认清情绪而不争执,借此教导学生信任自己内在的真实感受,进而产生自信。这样,就能改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