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创新思维的培养

语文课堂创新思维的培养

ID:31183903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语文课堂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1页
语文课堂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2页
语文课堂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3页
语文课堂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创新思维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课堂创新思维的培养  我们知道,创造力是人的一种潜能,没有适宜的外部条件,就很难诱发得出来。正像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所说,“创造力是无法教的”。怎样才能在学语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以为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从根本上改变“以牵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课不宜统得过死。理解某个词语,只要联系上下文意会就行,不要从工具书上抄很多定义让孩子来背。一篇课文,该怎么分段,有时角度不同,分法就不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是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时也是可以见仁见智的。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地吸收课文里的信息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从课文里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

2、。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头脑里储存的相似模块各不相同,因而即使是同一篇课文,其认识与感受也不会是相同的。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学生中,对一篇课文出现了不同的理解是正常的,只要言之成理,就应当予以肯定,有创见的还应予以鼓励。  我们说语文课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上课要以“导”为主。然而遗憾的是,时至今日,真正做到以“导”为主的课还不是太多。倒是那种以“牵”为主的串讲、串问课屡见不鲜。怎么个“牵”法?就是用那个课前精心设计的“板书提纲”来“牵”。教师围绕那个“提纲”设计了一串问题,然后一一地问,学生则一一地答,通过学生的嘴巴,把“提

3、纲”4中的字眼一一地说出来。学生说不出,教师便翻来覆去地“启发”。问完了,说完了,“提纲”板书完了,教学任务也就完了。细细想来,这仍然是一种灌输,一种变相的灌输!如此教学,学生哪有什么“自主”可言,哪里还谈得上“创造”!此种教学模式不革除,培养创新思维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善教者往往眼睛盯着“孩子”,不善教者则往往眼睛盯着“教案”。善教者往往是围着“孩子”转,不善教者则往往是围着“教案”转。要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得实现一个根本转变:要由重串讲串问、重知识结论的授受型灌输给予的教学模式,转变为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的助读型主体内化的教学模式。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

4、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唯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的创造心灵才能被唤醒,孩子的智慧火花才能进发出来。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使学生处于一种问题情境之中。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当学生处于这种“愤”“悱”的境界,才能激发起探究的心态,才有可能产生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于永正老师就很善于营造这样的问题情境。他教《壁虎》一课,在板书课题之后,就对同学们说:有人认为,这个课题的后面还要再加上“捉虫”两个字。你说是加了好,还是不加好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探究心理一下子被激发起来,无不在全神贯注地读书,并不时翻动书页,认真思

5、考。过了一会儿,便纷纷举起了小手。大家各抒己见,不光讲了观点,还摆出了理由。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二、减轻课业负担,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4  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要让学生当主角,要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从策划、组织到具体安排都要由学生自己研究确定,推选主持人或负责人,教师则从旁协助,如提出整体设想,给予必要的指点,遇到困难帮助解决,等等。为班级出黑板报,出手抄小报,举行佳作朗读会,组织小记者采访,都可以这么做。有的老师习惯于包办代替,这是要注意防止的,因为这样做,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便难以得到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也难以充分地展示出来。  三、在教学中巧设教学设计 

6、 创新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在“自己学习――合作学习――质疑学习――发散学习”等教学环节中加强创新素质的培养。  (1)巧设预习题。即学习文本时需要查找哪些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横、纵向思维。对于历史体裁的课文,如《金色鱼钩》、写实景的文章《威尼斯的小艇》,要求学生在预习时通过上网、查书等途径搜集有关的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这些资料对学生学习课文时接受新知识大有益处,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横、纵向思维,帮助学生学会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巧问思考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立性。如学习《

7、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时,你问学生如果董存瑞不舍身、没有把暗堡炸掉那又会是怎样?老师反其道而行之,使学生的思维来了一个急转弯,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经过这样的反方向思考,更加深入体会到董存瑞的伟大精神,使这种精神在学生头脑中更加明晰。4  (3)巧找想象点,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创造性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创造前所未有的新形象,是创新能力的支柱之一。学习《再见了,亲人》一课,在教学“为了帮我们缝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一句时,引导学生想象朝鲜老大娘是怎样帮助志愿军战士缝补衣服的呢?用一段话写下来。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已存在的表象,进行加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