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83891
大小:10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7
《语文教学中四个阶段的提问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中四个阶段的提问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四个阶段提问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A- 0029-02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师生进行思想交流的主要方式。它既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成败。 语文课堂提问必须依据语文自身的教学规律,设计问题时必须讲究技巧,讲究艺术,同时还应找准时机,结合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设计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在四个阶段,即导入课文阶段、整体感知课文阶段、理解课文阶段、整体深化课文阶段设计问题,以
2、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导入课文阶段时的提问策略 一堂语文课有效与否,跟导语息息相关,如果教师的导语融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就能创设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明显提高整个课堂的效率。在导入课文时,可从以下五点入手。 (一)创设情境式提问7 课文导入时通过营造一种气氛,或再现一个场面,把课文描绘的意境再现出来,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和追求美的情趣,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顺利进入到课文学习中去。如教学《草原》时,笔者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欣赏,后问:“听了这首歌,
3、你有怎样的联想?草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畅谈后,这样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随老舍先生去美丽的草原看一看吧!” (二)巧设悬念式提问 小学生好奇心很强,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悬念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上《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笔者如此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种花吗?你们种花是为了什么?德国人也非常爱花,更喜欢种花,但他们种花是为了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新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让我们细读课文,找到其中的秘密吧。”笔者设置的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悬念上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三)激趣式提问 兴趣是最好
4、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对增强学生学习动机,达成教学目的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精彩的故事能引人入胜,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如教学《长城》一文时,笔者先给学生声情并茂地讲述“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后问:“秦始皇修筑的长城,经历了无数的风吹雨打后,现在是什么样子的呢?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去目睹呢?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万里长城。”7这样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四)新旧知识链接式提问 新、旧知识过渡时,教师通过设计适当的铺垫性提问,可以启发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找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达到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目的。如
5、在学习古诗前,提问一下以前学过的古诗,对学生知识的迁移很有帮助,并可使他们将知识纵向联系起来,利于记忆。 (五)抓题眼式提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表情达意、揭示主题的突出作用。对于每一篇文章的题目,都应设计一些耐人寻味的问题,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如教学《蟋蟀的住宅》一文,提示文题后,教师紧紧抓住题目,提出一系列问题:蟋蟀的住宅是怎么样的?它是怎样挖掘自己住宅的?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学生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产生了解读文本、了解文章的求知欲。 二、整体感知课文阶段时的提问策略 整体感知是学生阅读文本后形成的感性认识,是对文本形成感受和感悟的基础,是学生认知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
6、必经阶段。因此,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时,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学情预设,依据不同的体裁和内容设计教学流程,通过谈话激趣和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要根据不同课型和班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教材,手法要多变。7 在这个环节,教师可采用疏导式提问。疏导式提问的实质是把一个较复杂、困难的问题分解为一系列较容易理解的小问题,逐一引导学生作答。这是一种化难为易的提问技巧。如教学《草船借箭》,在学生初读感知课文时,笔者抛出问题:草船借箭,是谁出的主意?他为什么要利用草船来借箭?他怎样借?结果能借到箭吗?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又如教学《石头书》一文,在初读感知课文时,可要求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问句特别多,请大家认真读一
7、读课文,细心找一找共有哪些问句。川川和磊磊提出的六个问题,叔叔是怎样一一回答的?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目标地阅读,可以快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理解课文阶段时的提问策略 (一)在关键字词处提问 一篇文章、一段文字一般都有一两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阅读理解时,教师可抓住这样的词语,设计恰当的问题,采取层层深入的办法,帮助学生弄懂文本的要点。如果教师问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