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82944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演示实验教学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演示实验教学探讨 摘要:阐述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作用与方法;对提高演示实验能见度和可信度以及物理课堂实效,阐明了观点。 关键词:物理教学;演示实验;合理配合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演示实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现行新课标把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及创新精神作为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要实现此教学目标,必须保质保量地做好每一个实验。从演示实验数量之多,在教材中分布之广,足以发现演示实验在整个物理课堂教学中地位的重要性。演示实验是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示范的实验。它是深受学生欢迎的重要教学形式,也是学生能做好后续相关分组实
2、验,顺利进行科学探究的典范。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似乎很陌生的物理现象近距离地真切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适当辅以讲授就易让学生认识物理新概念和规律,高效达成物理课堂教学目标。 要想演示实验真正达到理想目的,必须增强实验的能见度和可信度,必须从实验的器材选择、方法设计、过程把握等都充分考虑能见度和可信度,否则演示实验可能会流于形式,演而不示,无益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现就如何做好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提一点看法,以求探讨。 一、明确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器材和方法4 新课导入演示实验,要以趣味性为重,创造出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迅速使学生
3、思维活跃起来,形成迫切的求知欲望;演示应按不同教学目的去选择器材和方法,并科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以让学生较快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或规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可选的具体实验及相应器材比较多,小车、斜面、棉布、毛巾等均有身边物品可替代,教师要因地制宜地选好器材和实验方案,只要能演示出运动的本质特征就是成功的。在实验本质不变的前提下,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物品来完成,演示还会达到更佳效果。 二、准备充分,确保师生及重要仪器的安全 安全重于泰山,细节决定成败,演示实验也如此。有些物理演示实验,必须先充分准备,反复预演,发现并改进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每个细节,确保安
4、全后才能给学生当众演示。如:“空气被压缩内能增大”演示中,硝化棉用量和压缩力度的控制;“观察保险丝的作用”演示中,保险丝规格的选取及通电时间的控制等,务必在课前多准备,最少有几次预演,成功且安全后再带入课堂演示。当然,准备充分也不一定能完全避免安全问题,还应有必要的应急方案,实验中万一还出问题,才能镇定地妥善处置,确保师生及重要仪器的安全。 三、充分兼顾能见度和可信度 成功的演示实验,务必直观、真实、突出重点观察部分。教师设计实验要尽一切办法提高能见度和可信度,做到实验现象明显、驻留时间恰当、观察重点突出,尽可能让更多学生看得清晰,认同实验是真实可信的并留下深
5、刻的印象。4 为提高能见度和可信度,仪器尺寸要大一些,必要时教师要自制放大教具,足以让教室内最远的学生也能看清;演示台高度和仪器摆放位置要适当,尽量让不同位置角度的学生都能看清;精心设计方法,准确把握过程,适度调节过快或过慢的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过程,对稍纵即逝又无法调节的实验,要重复操作几遍,让学生看得真切实在;善于优化组合和精简不必要的器材,排除因仪器过多、过程复杂而让重点观察现象受其他无关因素的干 扰;进行易受环境影响的实验时,还要充分回避天气、门窗、灯光、窗帘、背景色等的负面影响,避免实验效果与预期出现明显差别,影响实验的可信度。要是实验能见度和可信度很低
6、,学生就搞不清实验要演示的是什么规律、原理,即使教师又做了必要的讲解,学生也只能半信半疑,甚至产生被老师忽悠之感,可能还会影响到后续的教学效果。一些为建立、巩固物理概念的定性演示,没有必要选择精密复杂的实验装置。如:在“变阻器”一节教学中,借用电阻定律演示器上的细铁丝,通过改变细铁丝串联在电路中的长度去改变小灯泡亮度,以此让学生认识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比直接用一个滑动变阻器来做实验更能突出物理原理。 四、演示和讲解合理配合,不要让学生光看热闹4 演示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观察启发思维,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发展能力,培养兴趣。演示时,教师善用演示与讲授、讨论
7、相结合,在启发性上下工夫,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当演示现象清晰呈现在学生眼前时,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逐步由现象向本质升华,使其最终理解物理知识,掌握物理规律。因初中学生智力发展水平仍有限,在演示中,如果教师疏漏讲解与启发,极易导致部分学生停留在只看稀奇、看热闹的层面,就很难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重要作用。教师只有明确了演示实验目的,正确选择器材与方法,做好充分准备,增强实验的能见度和可信度,同时注重适时启发,才能使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用观察促进思维活动的展开,又用思维指导观察活
8、动的进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