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象”明“意”,促进有效阅读

立“象”明“意”,促进有效阅读

ID:31181532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立“象”明“意”,促进有效阅读_第1页
立“象”明“意”,促进有效阅读_第2页
立“象”明“意”,促进有效阅读_第3页
立“象”明“意”,促进有效阅读_第4页
资源描述:

《立“象”明“意”,促进有效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立“象”明“意”,促进有效阅读  “象”与“意”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立“象”(画面、情景、场景等)明“意”(意思、意味、意趣、意蕴等)的过程。阅读教学要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语言入手,挖掘蕴含在文本语言中的形象、情境、场景等,还原这些“象”,让教学充满画面感,更具感受性。让学生在形象建构中,自主理解、感悟和思考,提升阅读的有效性。  一、驱遣想象,让文本生动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能感知任何东西,那么实质就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领

2、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发挥想象力,拉长与文本对话的时间,让文本的形象、情境自然地从语言文字中走出来。  如,一位教师教学《庐山的云雾》的片段:  师问:什么叫“瞬息万变”?  生答:就是变化快;变化很多。  师总结:说得对,“瞬息万变”就是变化多,变化快。然后让学生阅读了之。  如此操作,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较肤浅,脱离了对文本的感知,很难内化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若引导学生细读教材就不难发现:“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而“4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等一连串的形象在快节奏的切换中,

3、就是形态的多变;“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了……”就是时间变化快。此时,再让学生抓住几个关键词阅读品悟,说说感觉,就可凭借想象再现词语丰富的内涵。  二、细化形象,让内涵丰富起来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文本形象要在多元中细化,细化中多元,在对形象不断地推想与把握中,学生的认识也逐步走向深刻。比如,对人物的认识,可以多角度审视,多性格把握,从语言、动作、神态,甚至对内心情感的触摸上

4、,解读出真实生动、有血有肉的“人”来。  《牛郎织女》中织女的形象历来被人们喜爱,这不仅因为她有美丽的外表,更因为她有柔情贤淑又敢爱敢恨的个性。让学生喜爱这个形象,通过读一读、议一议、评一评即可。但这样的喜爱缺乏根基,要让这份喜爱从内心自然地升腾起来。  师:谁知道天上仙女下凡将受到怎样惩罚?  生:会被关起来,受到毒打。三圣母就被压在华山底下。  师:当织女面对着一边是心眼好,又能吃苦的牛郎,一边是天条的严厉惩罚时,她会怎么想呢?  生:一定很矛盾,留还是不留呢?牛郎心眼这么好,我很喜欢和他在一起,可是迟早

5、会泄密的,外祖母追究起来咋办呢?4  生:她内心很纠结。我懂得天规,如果留在热人间被抓回去肯定会惨遭毒打;但失去了这次机会,就永远没有指望了。哪怕受到再大的苦,再多的罪,我也要和牛郎在一起。  生:我一定要牛郎在一起,哪怕只有一天,我也心甘情愿。  师:“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天规再严,也难以阻止织女渴望自由爱情的愿望。  留?不留?在内心纠结中,形象得到细化,直达人物的心灵世界,实现了阅读的超越,学生用情体验,用心体会,以神感悟,达到物我同在的和谐共鸣。一个为了爱情勇于挑战腐朽体制、勇于打破统治

6、桎梏、勇气可嘉的织女形象,立在了学生面前,这种洋溢着生命活力的喜爱,自然地从学生心底萌生起来。  如此对人物心理的揣摩,人物性格得到丰富,形象得到细化,学生思维得到开拓,认识得到提升。  四、追寻意象,让阅读深刻起来  意象以艺术形象存在,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阅读教学要在教师启发、点拨下,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摆动起来,进一步探寻“象”背后“意”的价值。我在教学《渔歌子》时,运用了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中“寄情于钓”的“渔父”的解读:  师:学习《渔歌子》,我

7、们认识了一个快乐的渔父,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影子。是不是所有的渔父都是一样的呢?(出示柳宗元的《江雪》,让学生阅读对照)  生:《渔歌子》中的渔父是快乐的,《江雪》中的渔父是孤独的。4  师:为什么同样是渔父,这个渔父是孤独的?  生:因为是冬天,大雪覆盖,山上到处都没有人,甚至连鸟都没有了。  生:河里面都结冰了,钓了半天一条鱼也没钓到,他心里很不高兴。  师:柳宗元当时被贬为永州司马,精神备受打击,心底充满了无比的压抑和孤寂,巧借渔夫……  对文学作品中的意象追寻,能有效拉动学生的思维走向文本的深处

8、。学生对《渔歌子》中渔父的认识,上升到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追寻,它寄托着作者的情感与思想,体现着作者的价值追求与内心的期望,拓展了“渔父”的情意内涵,用《渔歌子》与《江雪》进行阅读比较,学生通过揣摩体味词句,在对同一意象不同境遇的审视与把握中,领悟到诗歌中意象的深刻与丰富。  阅读的起点在语言,从语言出发,建构形象,并以形象为阅读的着力点和提升点,不断地细化、丰富、体味,定能使阅读走向生动、丰富、深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