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81171
大小:10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7
《陶行知教育精神对高校和谐校园构建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陶行知教育精神对高校和谐校园构建的启示 摘要:陶行知是言传与身教和谐融于一体的教育实践家,在教育思想上他推崇“知行合一”、“身教重于言教”、“共学、共事、共修养”的和谐教育思想,而和谐进取的学风和校风也是现代高校追求的目标,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和谐校风的保障,更是和谐校园构建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关键词:和谐教育;陶行知;师德建设;知行合一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365-02 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成就卓越、影响深远的教育家,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他为了争取劳苦
2、大众受教育的权利,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真正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1]他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他的“教学做合一”和“共学、共事、共修养”的和谐教育精神对高校教师师德的培育、师生关系的改善有着重要的启示。高校教师在完成本职教学任务的同时,带领学生把学习和生活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和谐融洽的处理好学生、教师之间的关系,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是和谐教育精神的宗旨所在。 一、和谐之经:“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注重把教学和生活工作和谐地结合起来,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7体现出教育与生活关系的协调统一,倡导的“教学做合一”体现出
3、教育与培养创新性人才关系的协调统一的内在要求,体现了陶行知的和谐教育的精神。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解决的是如何实施生活教育,运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途径去推进生活教育的问题。用陶行知的话说,即“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作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1]。也就是说,师生之间应该是互相学习、平等对待,教师不能以书本为中心,仅仅只给学生传授知识,而要以“做”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做”的主体性,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利用知识的实践能力,而不
4、是以书本为中心,导致教与学脱节、学与用脱节、手与脑脱节。教、学、做三者应互为条件,而如何“做”是核心。教师如何做,直接影响学生如何学。而教学做合一也使教师和学生失去了通常的严格的区别,教师和学生在以“做”为媒介的联系下互为相教相学的主客体。“教学做合一”体现了教育与培养创新型人才关系协调统一的和谐教育精神。 教、学、做的分裂会使教师的尊严受到影响,教学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礼记?学记》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7意思是说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知识、道理才会受到尊敬。如果学生失去对教师的尊重、质疑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和道理,往往使得学生对教
5、师进而对学校对社会的产生不信任,这种不信任感会造成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障碍,从而会影响和谐师生关系、和谐校园的构建。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面对已经具有一定的理性、批判思维大学生的高校教师,教、学、做的合一显得尤为重要。言教而不身教,授之以鱼而不授之以渔则仅满足师德最低层次的“传授知识”的要求,而距师德的较高层次“做学、做人”和最高层次的“红烛”精神则相去甚远。 教、学、做的分裂也背离了教育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的宗旨。“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是社会主义社会人才培养的诉求,而教育是实现这一价值目标的途径。全面发展的创造性的人才必然是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则是
6、从不断地怀疑、尝试、探索中形成的。如果教育的模式是以书为中心,已灌输为手段,不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期下去必然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终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做分裂下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人也必将是异化的、单向度的人。以书本为中心,为了书本而学、为了考试而学,在长期的被动教育模式下,逐渐丧失学习的自主性。对学习失去兴趣,离开书本、离开考试将不会学习,丧失了学习的能力,成为“只发展智商不发展情商”或“肢体健康而内心崎岖”的片面发展的人。 因此,和谐校园之经在于“教、学、做”合一,把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和生活教育结合起来,不仅教“做学”还教“做人”,不
7、仅注重教师如何教,还要注重学生如何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以“做”为中心着重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动嘴与动手结合起来,用师德培养教师尊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校园文化。 二、和谐之纬:“共学、共事、共修养”7 高校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应尽职尽责的传道授业解惑以外,更要教会学生怎么做人。中国自古就非常重视教师的师德修养和言行操守,孔子在《论语?里仁》中写道:“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可见孔子对于教师自身修养的严格要求。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