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80892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谈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中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中的探讨 实验教学是实施化学科学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化学实验所创设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能迅速诱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帮助内化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同时启迪学生思维、体验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作为站在教育前沿的一线教师,我积极溶入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之中,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实验教学必须遵守的几项原则 1.科学性原则。探究性实验的科学性非常强,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程序和方法与化学理论知识、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必须相一致。 2.创造性原则。教师所设
2、计的探究性实验应有一定的新颖性、先进性和实验性,要充分体现出创造性原则。 3.可行性原则。设计实验必须切实可行,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探究任务,既不低估也不高估学生的水平。 4.时间性原则。实验安排要重视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和操作时间,既不能草草了事,也不能太过松弛。 5.探究性原则。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实验探究活动上,在积极、主动的实验探究活动中形成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二、实验教学中的几点体会4 1.重视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指导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实验基本操作是实验探究根本
3、所在,也是为后期各种实验改革进行服务的,必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尤其是初学化学的学生,在这方面往往不够重视,或记不准,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运用一些记忆方法,帮助学生加以认识。 (1)口诀记忆。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可记为“实验开始先通氢,排尽空气再点灯,黑色变红先熄灯,试管冷却再停氢”。 (2)简化记忆。如过滤操作中可指导学生总结为“一贴二低三靠”;再如取用固体的操作可记忆为“一横二放三滑”、“一横二送三直立”等。 (3)趣味记忆法。如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操作要诀可用:“氢气早出晚归,酒精
4、灯迟到早退。前者颠倒要爆炸,后者颠倒要氧化。” 2.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根据教学内容可用实验故事或创设促使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等,诱发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兴趣。当学生有了想亲自探究实验现象的原因或规律的兴趣时,教师的课已成功了一半。如在《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中,我先展示一瓶饮料向学生质疑:你怎样确定其中溶有二氧化碳呢?学生顿时兴趣高涨,讨论设计方案并动手实验证明。接着我又发问:由饮料你还能想到什么?分析得出:既然饮料中可逸出二氧化碳,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如何用实验证明?学生用
5、了很多方法,如探究对比实验:取两瓶内盛等量水的塑料瓶,一个中充入二氧化碳,一个中是空气,充分振荡,观察两瓶中的现象,从而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这时我又问:为什么一些饮料商标上写碳酸饮料而不写二氧化碳饮料?”很自然激起了又一轮探究高潮。4 3.选择探究内容和容量,确保探究的有效性。在设计和安排探究内容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基础,选择探究重点和容量,确保探究的有效性,否则即使激起了探究活动,也难于展开和深入。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教学中,因学生缺乏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和查阅溶解
6、性表的能力,如果设计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直接探究为何不用碳酸钙和浓硫酸的原因,不但会浪费宝贵时间,且意义不大。而教师设计对制取装置选择的探究中,如果拿出多套不同装置的仪器让学生进行设计,并讨论装置的气密性检验,这样,学生既要掌握锥形瓶、烧瓶、广口瓶等仪器代替试管连接简易装置,又让学生学习长颈漏斗的使用方法,探究容量和难度太大,学生会探究盲目或无所适从,没有效率。教师应将探究内容分散,一环套一环,且适当引导。 4.精设内容的梯度,有效指导,确保实验探究有序进行。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
7、指导;而应更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有效的指导,由学生指明探究方向和传授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如:在《气体的检验与除杂》的教学设计中,分别设置了从一种气体到多种气体,从气体的直接检验到先转化再检验,从气体的检验、除杂的综合考虑等探究内容的梯度,在由简单到复杂的层层推进过程中,同时兼顾试剂、仪器的选择到装置的搭配顺序等实验探究中具体操作上的思想方法,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地归纳提炼方法成了课堂探究的主线。4 5.开展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
8、能力,教师本身应该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不能只成为教材实施中的执行者,而应该成为课堂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因此教师需要不断从生产、生活实际中挖掘素材,研究开发适用于探究学习的化学实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例如:在《测空气中氧气含量》一节中,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实验后,可以加以追问:还有哪些物质可以代替铜丝做此实验?碳、硫、镁、磷可以吗?为什么?并在探究之后,帮助学生总结出选择这样的物质应考虑哪些因素。 6.引导学生对课本的实验进行整合、拓展或完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