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80508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策略 【摘要】学校管理对于学校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新课程深入实施的背景之下,学校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兼顾“管”和“理”两个方面。一是要以德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二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让学校管理成为一种服务,成就老师成就学生。三要因地制宜,因人治校,合理制定政策措施。四要努力构建学校管理文化,发挥文化引领作用,让学校达到更高水平的管理层级。 【关键词】新课程学校管理管理文化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05-01 学校管理是学校工作
2、的重要内容,管理举措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学校管理模式是制约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等多方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管理要在实践探索中推陈出新,不断发展。采取多种措施,构建学校管理文化,提升学校管理的境界和水平。 一、以德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管理本身就是一种集知识、经历、智力、技能于一体的智慧显现。学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必须遵循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教育规律,依靠有效传统、社会意识、情感和校情等,进行自我调控。在调控时还必须处理好“法、理、情”5三者的关系,做到有章有法,以德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既要重视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调动教
3、师的主观能动性,开发教师资源,又要全方位考虑教师的专业发展,挖掘教师潜能,发展教师个性,发挥教师能量,体现教师的价值,这也是新课程对学校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 其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中,要充分认识到以德育人的重要意义。在管理工作中率先垂范,感召全体教职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当然,在以德育人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法与理的重视。现实的学校管理中,一些不合规章制度,不合情理的现象依然存在,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克扣病假教职工休假期间的工资等等。针对上述情况,学校管理者必须坚持依法治校,按制度办事。在学校管理中,德是基础,有助于增进管理者与教师间的情感,有助于成就教师,成就
4、学生;法是根本,能够保证教育目标的完成,保证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保证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理是核心,是调动人的情感和积极性的纽带;情是动力,有利于促进广大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付出。 二、坚持以人为本,避免科层化的倾向 现代教育必须以教师为支撑点,而现代的文明更是以教师的智慧、理性、道德和情操在学生身上加以体现。教师是具有高级头脑并且特别重视情感和自我价值实现的人,他们具有强烈的追求真善美的意识。关注教师的个人价值实现的需求,将教职工的发展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工作岗位上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体现教师的价值。在学校的分配制度改革中,坚持优质优
5、酬、多劳多得,重贡献、重实绩的分配原则,根据具体实际,及时对有关制度作以相应的修订和完善,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形成“校兴我荣”5的主人翁意识。以人为本,就是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也要设身处地的为教师着想,为他们的工作提供方便,为他们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在实际的学校管理过程中,对涉及工作计划、干部述职、干部管理、领导廉洁自律、人事制度改革、先进评定、基建项目、大件项目支出、劳务费收支等项目要进行公开,增加管理的透明度。凡涉及到全校师生的重大问题,通过教代会和教职工大会公开,涉及到学生和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可以通过发公开信、校讯通、召开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公开,涉及到
6、局部和部门的则通过校务会议、行政会议、教代会等形式公开。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行导人。实行人性化管理,制度、决策上做到“目中有教师和学生”,要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合理需要,注重情感的激励作用。 此外,要避免科层化的倾向。在科层制体系的金字塔下,权力被自下而上地过分集中起来,上层发号施令,下级依令而行。权力过分集中,造成种种弊端:权力过分集中,就会统得过死,导致管理的僵化和凝固,影响下级组织管理人员自主性、积极性的有效发挥。[1]学校的科层化,也势必会导致以人为本地位的丧失,教师也将会在科层化的夹缝中寻不到工作的热情。长此以往,势必对学校的管理
7、工作带来极大的不利。 三、因地制宜,因人治校,合理制定政策措施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情况,在制定学校管理制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地域情况以及学校自身的情况。因为,有些制度可能适用于本校的管理工作,而另一些可能存在“水土不服”5的情况。因此,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必须因地制宜,因人治校,根据学校所在环境的不同情况和学校中老师及学生的情况,制定政策措施。除了客观的地理因素必须考虑之外,每所学校还必须考虑学校内部的一些情况,比如学校占地总面积、学校硬件规模和种类、师生人数以及人均占地面积等。[2]学校的规模和发展现状,学校的生源和社会声誉,学校的学风,以及学校中教师
8、的年龄结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