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教学设计

ID:31180070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教学设计_第1页
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教学设计_第2页
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教学设计_第3页
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教学设计_第4页
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教学设计  摘要:本文从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课后反思四个方面介绍了“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案例。  关键词:三角形中位线;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一、设计思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  (2)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和有关应用。  2.能力目标  (1)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能力。  (2)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体会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3)能够应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

2、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5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推理、猜想、论证等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教学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多种证明  (三)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对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引入采用发现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探索、猜测等自主探究的方法先获得结论再去证明。在此过程中,注重对证明思路的启发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倡证明方法的多样性,而对于定理的证明过程,则运用多媒体演示。  (四)教具和学具的准备  教

3、具:多媒体、投影仪、三角形纸片、剪刀、常用画图工具。  学具:三角形纸片、剪刀、刻度尺、量角器。  二、教学过程  1.一道趣题――课堂因你而和谐  问题:你能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吗?这四个全等三角形能拼凑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板书)  (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变得较为和谐,课堂也鲜活起来了。)  学生想出了这样的方法:顺次连接三角形每两边的中点,看上去就得到了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如将△ADE绕E点沿顺(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可得平行四边形ADFE。5  问题:你有办法验证吗?  2.一种实验――课堂因你而生动  学生的

4、验证方法较多,其中较为典型的方法如下:  生1:沿DE、DF、EF将画在纸上的△ABC剪开,看四个三角形能否重合。  生2:分别测量四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判断是否可利用“SSS”来判定三角形全等。  3.一种探索――课堂因你而鲜活  师:把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板书)  问题: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呢?你能发现什么结论呢?  (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同学之间开始互相讨论,积极发言)  猜想: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板书)  师:如何证明这个猜想的命题呢?  生:先将文字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然后证明。  已知:DE是ABC的中位

5、线,求证:DE//BC、DE=BC。  学生思考后教师启发:要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可以利用“三线八角”的有关内容进行转化,而要证明一条线段的长等于另一条线段长度的一半,可采用将较短的线段延长一倍,或者截取较长线段的一半等方法进行转化归纳。  4.一种思考――课堂因你而添彩  问题: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5  容易得出如下事实:都是三角形内部与边的中点有关的线段.但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与第三边上的中线互相平分.(学生交流、探索、思考、验证)  5.一种照应――课堂因你而完整  问题:你能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说明本节课开始提出的趣题的合理

6、性吗?(学生争先恐后回答,课堂气氛活跃)  6.一种引申――课堂因你而让人回味无穷  问题:如果将上例中的“任意四边形”改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结论又会怎么样呢?(学生作为作业完成。)  7.一句总结――课堂因你而彰显无穷魅力  学生总结本节内容:三角形的中位线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另附作业)  三、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中位线  1.问题  2.三角形中位线定义  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  4.做一做  5.练习  6.小结  四、课后反思  本节课中学生的“同一法”5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虽然在平时的教学中,尽力放手让学生们探索和创新.但仔细想想,他们的那些“创新”都局

7、限于事先设计好的范围之内,而本节课中学生的“同一法”却是从变化的、动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完全超出了教师的“预设”,课堂因此而变得更精彩。我深深地感到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是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听到孩子们心声的课堂。因为只有融入了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感受和爱,课堂才会更加精彩!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4-23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