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建群《最后一个匈奴》的民间情怀

论高建群《最后一个匈奴》的民间情怀

ID:31176681

大小:10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7

论高建群《最后一个匈奴》的民间情怀_第1页
论高建群《最后一个匈奴》的民间情怀_第2页
论高建群《最后一个匈奴》的民间情怀_第3页
论高建群《最后一个匈奴》的民间情怀_第4页
论高建群《最后一个匈奴》的民间情怀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高建群《最后一个匈奴》的民间情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高建群《最后一个匈奴》的民间情怀  摘要:高建群的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是围绕陕北高原创作的,讲述了高原上三个家族两代人的人生传奇。主人公一家三代人,肩负着历史的重负繁衍生息,艰难生存,他们见证了黄土高原上人们的坎坷命运,也见证了红色革命的火种在此保存并形成燎原之势的历史。小说涵盖了当地的历史源流、社会风貌、民间传奇及爱恨情仇等各个层面的内容,全面又系统地展现了一幅陕北高原社会文化生活的史诗画卷。本文主要运用陈思和在《当代文学史教程》中提出的“民间”概念,从小说所蕴含的地域特色入手,通过展示作品中的民间歌谣、民间习俗及民间语言,来全面解读作者对这“圣人布道此处偏遗漏”的陕北高原的浓

2、浓情意。  关键词:民间歌谣;民间习俗;地域特色;陕北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174-02  高建群,这位中国文坛上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写作者,被称为浪漫派文学最后的骑士。他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围绕三个生活基地,一个是陕北高原,一个是出生地渭河平原,还有一个是当兵的白房子地区,代表作《大西北三部曲》就是一部关于陕北高原的长篇史诗,包括《最后一个匈奴》、《最后的民间》、《最后的远行》。三部曲的背景和主要人物既紧密相连,又各有侧重,其中《最后一个匈奴》的发表曾引发了中国文坛“陕军东征”现象,并与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

3、《废都》并称“7陕军东征”的“三驾马车”。  《最后一个匈奴》以传说中最后一个匈奴兵与陕北“吴儿堡”的杨姓女子相好,留下一只匈奴血脉为引子,讲述了陕北高原上三个家族两代人的人生传奇,当地的社会风貌及风土民情在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也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富有民间意味的生活画面。根据陈思和的说法,“民间”是一个有着丰富涵盖面的文化概念,在乡土文学传统里,它是与自然形态的中国农村社会及其文化观念联系在一起的,比较真实地表达了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农民的生活态度和精神状态。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总是怀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深厚的民间情节。“雄心勃勃的作者,欲为20世纪写一部编年史,于是他选择了陕北高原,

4、选择了这荒落的山村,懒洋洋的小镇,尘土飞扬的盘陀路,以及金碧辉煌的肤施城,作为他的人物一展身手的地方。他选择了那深深沉淀于黄土颗粒中,或像‘活化石’依然风行于现代时间流程中的陕北大文化现象,作为人物活动的诗意的氛围和审美背景。”因此,陕北高原,这块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融的地带,是整部小说事件的发生地点,小说充分挖掘了蕴藏于陕北地面丰富的民间资源,大量的民间传说、乡村风俗与民俗民情都恰到好处地穿插在故事情节中,在丰厚的民间文化基础上开阔了小说的意境,而这些民间资源也是陕北高原地域性的代表。以下将从民间的歌谣、民间的习俗、民间的语言等三方面展开叙述。  一、民间的歌谣――信天游  信天游又

5、称顺天游,是流传于陕北、宁夏、甘肃等地的一种用汉语演唱的民间歌谣。“吃之艰难”和“爱之痛苦”7是信天游的两大主题。高建群在小说中多次写到这种极具地域特色的民歌,陕北人民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都融入其中,一方面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是对平凡命运的最后一丝语言上的抗争。革命战争年代,陕甘宁边区产生了大量歌颂共产党和新生活的信天游。小说中的杨蛾子一生唱过无数首信天游,还记得年轻时坐在伤兵怀里唱的那首《大女子要汉》,“十七八女娃门前站,公鸡倒把个母鸡断,女娃泪不干”,表达了一个少女对爱情的美好憧憬。而在丹华遇到这位老妇女时,她唱的却是格调异于从前的歌曲,“前沟里糜子后沟里

6、谷,哪达儿想起哪哪儿哭。半碗黑豆半碗米,端起饭碗想起你。端起饭碗想起你,眼泪儿滴在饭碗里。墙头高来妹妹低,墙头堵着照不见你。”  一首首信天游记录了千百个陕北婆姨的爱情故事,同样也有这位痴情的陕北妇女――杨蛾子浓墨重彩的一笔。作者将信天游写进小说,既呈现了当地特定的风俗,表达对故乡美好爱情的赞美,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手段,尤其是女性形象。  二、民间的习俗7  杨岸乡的出生就可以说明很多民间习俗,接生婆让杨蛾子在窑洞里挖个坑将杨岸乡身上褪下的胎衣埋了,并且要为这个地点保密,不能让孤魂野鬼知道,更不能让野物叼了去,这是规程。杨老太太从荞麦的红裤带上剪下红布条挂在窑门门楣的那个闩眼上。这

7、红布条是一个标志,表明这家有喜了,对于串门的闲人来说,他不该再进这个屋子了,以防冲了月子,也提防孕妇的脏血带来晦气;而对于那些在山野间四处游荡,无法托生的孤魂野鬼来说,这红布条则是对他们亮起的红灯:那生命尚且稚嫩,不许他们来打搅。杨老太太还央求手巧的妇女,铰了一群“抓髻娃娃”,在墙壁上贴成一行。满月是属于小生命的第一个节日,这天孩子要穿由娘家人做的老虎鞋,请一班唢呐手,站在捡畔上吹两声。作者曾这样说:“按照一位民俗学家的考究,陕北人一生要与唢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