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75993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高中物理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物理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248-01 摘要:就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展创新教育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设计和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并以相应的创造性思维熏陶,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高中物理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培养要从基础教育做起,而中学阶段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时期,努力培
2、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达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物理是一门综合性强的自然科学,它的特点决定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精神。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广大物理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谈一些认识和看法。 一、创设质疑情景,培养创新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应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入手。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很会提问题,而有的学生什么问题也提不出。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1.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5有
3、了兴趣,才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便会思考进而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教学中可从多方面激发兴趣,利用物理学家的事迹,利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如,“神八”宇航员手中杂志为什么会“飘移”,冬天的晚上电灯为什么较暗,汽车的轮胎为什么有花纹。告诉阿基米德发现浮力的故事;讲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等。另外,利用现代物理成果激发学习兴趣,如,中国载人飞船技术、探月技术、纳米技术等。 让学生了解物理创新的产生背景和过程,补充和传授相关的物理学史知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熟悉科学家发现规律的思维过
4、程和科研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整个物理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探索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丰富的物理学发展史中,截取创新教学的素材,经科学选择与整合,作为师生互动的典型案例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再现科学家当年的研究历程,构建一种近乎真实的创新教学氛围,能够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爱因斯坦还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考虑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对于学生大
5、胆地猜测和疑问要积极充分地给予肯定,即使有些问题是错误的,或者提出的问题是很粗浅的、很“愚蠢”的,我们也应给予解答。所以,我们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决不可讽刺打击、伤害学生的自尊。 3.及时设置质疑情景5 教师在讲完一个问题或者完成一个实验后,可以马上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已有的情景中思考。如,演示完奥斯特实验后提问:小磁针转动的方向及角度跟什么有关?讲完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之后提问:带电粒子斜进入匀强磁场做什么运动? 4.引导学生反向思维 法拉第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即电生磁)中得到启发,他
6、反向思考并提出问题:磁能不能产生电?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后提出问题: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反向观察是怎样的运动?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这种“反过来想一想”的能力。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环节。 二、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教学以实验为载体,以问题为线索,实验与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机结合,这样既可以优化实验教学,又符合素质教育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1.分析生活现象,培养创新能力 生
7、活中的物理问题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一个很平常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许多物理规律。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范例,牛顿观察了苹果落地现象后,思考分析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伦琴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X射线。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突然刹车乘客为什么向前倾斜,汽车在弯道上高速行驶为什么容易侧滑,隔墙为什么能听见别人的声音等。通过对生活中现象的质疑与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5 2.充分利用教材实验,强化创新能力 教材中的实验不仅可以验证定理定律,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能力。创造条件力争多做实验,实验中要求
8、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在实验前提出一些问题,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也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探究原因。如“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实验前应提出以下问题:测量原理?导线横截面积如何测,导线长度如何测?电阻应选用什么方法测量(外接法还是内接法)?又如“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时,学生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应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空气阻力考虑了吗?计时准确吗?摆角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