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学会真情表达

让小学生学会真情表达

ID:31175521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让小学生学会真情表达_第1页
让小学生学会真情表达_第2页
让小学生学会真情表达_第3页
让小学生学会真情表达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小学生学会真情表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小学生学会真情表达  一、减少束缚,激发兴趣  生活乃作文的源头活水,活动是学生习作的有效载体。学生之所以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视之为畏途,恐怕与作文远离学生生活,脱离学生生活经验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次习作我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去,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在全身心的投入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学生不但感受加深了,更引发了对活动情况描述的浓厚的兴趣。此时的习作活动已变成学生内心倾吐的一种内在渴求,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习作变成了他们内在情感抒发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作文教学应多创设一些易激发学生情感的点,让学生的情感之水在教师的煽风点火中不断加热,直至沸腾。而学生的习作水平也正

2、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不断升腾,最终才产生由量到质的转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在低年级的写作目标上特别强调“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学生想写、乐写、敢写,就能克服对习作的厌倦心理。  二、走进生活,表达生活中的真实感受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4心中有积蓄,自然要行文。这话形象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但这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到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小学生在校时间长,与外界的接触少,若要求学生写一篇参观作文,学生去过的地方

3、屈指可数,想写却没有素材,必然出现子虚乌有的胡编乱造。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生活充实,才会表达出深厚的情思来。生活是习作说真话、吐真情的基础。  1、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生活  在学校、家庭、社会等不同的环境中,自己和同学、老师、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经常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情,这些内容是亲身经历或听闻的,有自己的感受,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想象,教师要有一双智慧的眼,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亮点,同时引导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的小学生逐步具备一双慧眼,捕捉生活,感受生活,这样依据生活写出的作文就会真实

4、生动。只要用心观察,不断发现,不断积累,作文就有写不完的内容,还用编吗?习作就是重现生活中真实的我的记录,写作时有把生活像放录象一样重现的冲动,那么一篇求真求实的文章自然水到渠成。  2、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生活阅历4  为了让学生有更丰富的阅历,为抒发情感提供更多的依托,除了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熟悉的生活,还应鼓励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带领下积极参与一些校内外的活动,尤其是一些动手动脑的制作活动,学生多种感官在活动中被同时调动,思维和情感都处在十分活跃的状态中,倾注了全部的情感,由于是自己的亲身参与,习作更容易表达出真情实感。比如,春天,带领学生亲近自然,有所发现

5、;夏天,带领学生拥抱自然,感受夏天的丰富多彩;秋天,带领学生走进田野,分享丰收的快乐;冬天,带领学生玩雪,得到放松身心的愉悦,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再如,组织学生开展种植活动,参加公益活动,交流各种心得……另外,游山玩水,参观名山古迹,博物馆,科技馆……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有了学生自己的深刻感受一定会在小学生的笔下变成一篇篇色彩斑斓的习作,一篇篇充盈着学生真情的习作。  三、轻松习作,流露真情  心理学调查表明:百分之八十的学习困难与压力有关。《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只有当学生能够真正“自由表达”时才可能“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我们首先要营造自由

6、表达的氛围,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可以让学生自然地流露真情实感。儿童涉世不深,话语难免幼稚,这正是天真无邪、童真童趣的表现,老师不应急于用所谓“规范化”的语言来强行加以修正,而要因势利导,给学生提供宽松的土壤,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真诚、真实、自然表达自己”的观念。  教师在展开一节习作课时完全可以避开正规传统的教学程序,走出居高临下布置学生习作的统领地位,教师以亲切的眼神去关注学生,以幽默的语言去激励学生,与学生交流,共鸣,可以使学生感到自己被信任被承认被理解,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乐其学,敢于发表见解。在暗示、移情等心理作用下,伴随着情感,学生迸发出强烈的表达欲,水道渠成地把他们的见解、感

7、受写出来。  四、尊重差异,鼓励展现个性,发表独特感受4  作文教学提倡有感而发,按理说学生在拥有了丰富的习作素材,有了亲历的体验后是应该可以写出一篇篇各具个性的习作的。但学生的习作却大多雷同,且语言贫乏。深究之,我们教师恐怕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苏教版教材强调学生的习作要“模仿起步,讨论明法,迁延运用”,一句话,要教给学生方法,要使他们掌握基本的表达技巧,要让他们明了写作的基本手法,逐步学会将所见、所闻、所感有顺序、有条理、有层次地表达出来。当然,这里的“表达”也要尊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