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71659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有效教学摭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有效教学摭谈 【摘要】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已经是老生常谈,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现在的课堂,常常是略读和精读的尺度把握不 准,恋恋不舍精读,踌躇徘徊在略读的门外,忽略了略读课文的特点,无异于精读课文的影子教学,凸显不出略读课文的教学特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有效教学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略读课文;教学重点;学法迁移;拓展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略读课文是现行人教版实验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两种倾向,要么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没有什么区别
2、,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要么就轻描淡写、囫囵吞枣。教学略读课文,如果以精读课文的要求来开展教学是不必要的;如果放任学生去自主阅读,教师不但忽视了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引领作用,更把略读课文的教学当成了对课文的泛读,毫无教学效果可言。那么,如何有效开展略读课文的教学呢? 一、凭借提示语,把准教学重点4 受教学时间的影响,略读课文的课时大多是一课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快速准确地抓住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一个教学整体,产生教学合力,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和陶冶情操的功能。略读课文一大明显的编写特点是将由教材
3、展示的课程内容,设计为提示式的导语。略读课文前面的导读提示语正是着力于解决难题的,并将“思考”定位于学生在读写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这段提示语不仅实现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内容上的自然衔接,而且明确提出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及要求,为师生指明了教与学的方向。例如七册《卡罗纳》一课的提示语是:下面的课文选自《爱的教育》,体现了另一种关爱之情。默读课文,看看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样的?再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这段提示语明确提出了阅读要求。但是,提示语中的阅读要求通常是隐性的,需要教师去挖掘。上面这段提示语,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进
4、行提炼: 1.默读课文,看看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样的?【这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卡罗纳遭遇什么不幸?谁和谁分别怎么帮助他的?初读了文章主要内容后,再引导孩子走进文本,品词析句,体验关爱之情。】 2.再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文道结合,引导学生学文后能自觉加入爱的行列,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像这样依托提示语,我们就可以迅速、准确地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从而合理地设计教学,有效地开展略读课文的教学。 二、依托精读课文,注重学法迁移4 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延伸,所以教学略读课文时,教师要注
5、重学法上的迁移、运用、巩固、总结,做到瞻前顾后、精略融合。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是精读学法的迁移运用。《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略读课文的教学在内容理解上要求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如七册《卡罗纳》之前有两篇精读课文,分别是《搭石》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两篇课文都是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
6、来幸福的佳作,前者更多的抓住人物动作描写,后者抓住人物外貌、神态、动作、神态等描写,表达了人间的温情和爱心带来的快乐。针对这一点,我在引导品读《卡罗纳》的重点句子时,就让学生先回忆学习课文的一般方法,然后归纳总结,出示学习小窍门:⑴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⑵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细致体会。⑶抓句子中的重点词细细体会。然后让学生根据学法自己找找“大家关爱卡罗纳”的句子进行自主学习,努力自读自悟。教师则根据学生的自读情况及重点句词进行点拨,引导学生疑点再读读,趣点再品品,重点再议议,帮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并从品读词句中深刻体会了大家对卡罗纳
7、的关爱。这样的教学,就真正把略读课文当作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舞台,使得学生把精读课文中习得的学习方法真正付诸实践运用。 三、沟通课堂内外,拓展阅读 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应该只满足于提示语中的问题,满足于教材本身,采取单调的教学方法。而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拓展阅读;广泛做好内引外连,沟通课内外、校内外,进行宽广的课堂延伸,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延伸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4 人教版教材在编写时很注重发挥略读课文的拓展延伸作用。如四(上)23课《卡罗纳》一文,课中“小泡泡”引导:“课文写得真感人。我要把
8、《爱的教育》这本书找来读一读。”课后“资料袋”介绍了《爱的教育》这本书的内容提要,提示语中还出现过一次。教材三次出现《爱的教育》,旨在引导师生通过一篇课文去阅读整本书,最大限度地增加阅读量,因此我在本课教学设计时,最后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