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69890
大小:10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7
《“教学做”合一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学做”合一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摘要】分析“教学做”合一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含义和建设意义,阐述高职院校“教学做”合一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为高职院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做”合一 生产性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 0176-02 近年来,高职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生产一线培养了大批高端技能型人才。但由于种种原因,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发展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十一五”期间,国家部署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
2、“四个计划”中,第一个就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2006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这个文件明确了实训基地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并首次提出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在规划期内国家重点建设1000个左右生产性实训基地。这进一步说明了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重要性。 一、“教学做”合一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含义7 (一)关于“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他不仅从理论上论证了
3、“做”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而且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突出和验证了“做”的重要作用。“做学教”是一件事情,通过实训装备的操作把做、学和教融为一体,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师在做中教,通过“做事”让学生掌握技术和技能,形成专业知识运用的能力。 类似“做中学”的科学教育方式,在国外已经历了几十年的研究探索,取得了比较成熟的经验。比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就是以企业为主,学生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又同时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教育。美国的“产学合作”模式是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置,学校开设有手术室和病房供学生实习;有较大的温房和实验农场让学生培植花卉
4、、种植果树和农作物,并出售自己的产品;开设餐厅,以较便宜的价格为市民服务等,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工作快。 (二)关于生产性实训基地。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就是借鉴德国“双元制”而提出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先进的教学设备、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与教学有效融合,形成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最早的雏形。7 在我国,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近几年提出来的。从其功能来看,实践教学功能和生产功能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两大基本功能,要求实现理论与实践、教与做的高度统一。高职院校可通过在校内新建或改造原有实验实训室、引企入校、创办专业公司和组建研究
5、所等方式,依据真实的工厂、车间进行布局和设备选型,参照企业标准、成本控制、质量监控、考核晋级、薪酬激励等模式进行管理,建设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践教学场所。在这样的实训基地进行训练,与参加实际工作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感受真实的生产环境、生产任务和企业管理。长期的耳濡目染、环境熏陶、实际操作、岗位轮换,学生与实际工作“零距离”对接,实现职业技能的提升。 二、建设“教学做”合一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目标的达成。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生产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而实验、实训、实习是高职学生技能成长的三个重要环节,实训基地作为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能力训练的支撑和重
6、要基石,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同时,实训基地作为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能培训与鉴定的重要场所,其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岗位能力、就业水平。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途径无法满足教学要求,而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技能、上手速度、综合能力、岗位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建立校内“教学做”合一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技能训练的战略选择,抑或成为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最有效方式。7 (二)有利于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在各自的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合作教育模式。但是校企双方利益
7、趋同点不尽相同,企业需要学校的技术支持,而学校追求企业在人才培养、就业方面的帮助,在设备、技术能力方面对企业没有太多的帮助;学校索取得比较多而企业得到的利益较少,加上毕业生众多,企业不愁招不到人,在利益不均衡的情况下,合作的项目和途径受到了制约。大部分企业不热心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很难达到互惠互利,致使很多校企合作浮在面上,缺乏实效。要走出校企合作的困境,学校应首先强大起来。 “教学做”合一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既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实施保障,也是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