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69711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逼”着学生创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逼”着学生创造 有幸聆听了张齐华老师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让我领略了众多数学教师心目中追随的“数学王子”充满魅力的教学风采。理性的情感、巧妙的设计、清晰的构思、简洁风趣的语言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精彩频出的教学方案设计尤其那让人难以预想的教学环节的设计,“逼”学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知识,更是令我折服。 师:既然这样的方式已经能够确定位置了,那我们今天还来研究什么呢? 生:我觉得应该有比“第3排第4个,第4组第3个”更简洁的方法,也可以用来确定位置。 师:是呀,真和数学家想一块儿去了!那你们觉得,会不会有比它更简洁的确定位置的方法呢?如果有,那又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的时间
2、,我把这任务留给四人小组,看看能不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创造出一种更简洁、也很准确的方法。 (教师巡视,并将学生中出现的典型方法记录下来,然后板书如下:①4排3个②43③4.3④竖4横3⑤↑4→3⑥4-3⑦(4,3) …… 师:猜猜看,他们最终采纳的可能是其中的哪种方法? 生:不会是最后一种吧? 师:真被你给猜中了。那现在,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4 生:我还是觉得不行,你不说清楚哪个表示列,哪个表示行,别人还是要混淆的。 师:这么说,连数学家们的观点你们也反驳? 生:当然了,因为他们的观点是错的! 师:那你们说该怎么办?数学家就这么定的,你们又不同意。别的方法你们又觉得不行。
3、 生:用第7种也行,但必须加个规定。规定哪个数是行数,哪个数是列数,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都按照这样的规定。 师:真是太棒了。你绝对和数学家们心有灵犀!告诉大家,其实数学家们选择第7种方法时,也发现了它的漏洞。怎么办呢?后来一讨论,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给它来个规定:以后凡是像这样用行数和列数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的,我们通常都将列数写在前面,行数写在后面。现在还会引起误会吗? 当学生明白“确定位置要两个数据”之后。一句“看能不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创造出一种更简洁,也很准确的方法”的问话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从而自主尝试,研究建构出七种表示确定位置的方式,到底哪种既简洁又准确呢?学生各自发表
4、意见:②③⑥会混淆很快被排除,①④⑤准确不简洁,⑦简洁不准确。此时,一句“那你们说该怎么办”的问话,又“逼”得学生激烈思辨,想到了就“约定俗成”来个规定吧!多么逼真的课堂啊!张老师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究,即席创造属于自己的知识。4 师:其实,除了教室里同学们的座位可以用数对来表示,平面图上的点有时也可以用数对来表示。(师出示下图)公园平面图 师:瞧,把公园里的各个景点画在方格图上,也可以用数对表示它们的位置了。想不想试试? 师:看来,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哪个数在前、哪个数在后还真的很重要。这儿还有一个超市,它用数对表示是(3,1)。你能在平面图形中
5、找到它的位置吗?(略) 师:真好!不过,下面的问题恐怕就不容易解决了。(课件出示下图)观察一下平面图,怎么啦? 生:都出格了。 师:说得好!已经出格了,还能用数对表示它们的位置吗?(学生迟疑了一下) 生:我是估计的。我发现古塔大约在第7列第2行,所以古塔的数对应该是(7,2),报亭大约在第8列第4行,所以报亭的数对应该是(8,4)。 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确认一下这两个数对呢? 生:很简单,只要把格子再往外画一些就行了。 师:那游乐场呢? 生:游乐场不行,因为它在下面,下面已经没数了。 生:不对,游乐场也行,可以用负数。 生:是的,游乐场可以用(2,-1)来表示。 (不少
6、同学连声附和) 师:哈哈,连负数都用上了。能具体说说你的想法吗?(生答略)4 师:可别小看这一小小的突破哦。有了负数的加盟,想一想,如果再往下一些,或者干脆到了左边,我们还能用数对来表示这些点的位置吗? 通常此课的教学,在学生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后,接着就是反复练习,以促进学生加深对方法的记忆和运用,可张老师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找到位置后,设计了让人预想不到的一环:在方格纸外出示几个点。这样的设计很好地渗透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断迎接挑战,思维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当问到:“出格的点能用数对表示吗?”我都愣了一下。我佩服张老师大胆的设计和学生们精彩的回答。听他的课你很难料到他
7、下一个环节可能会做什么,这样的课堂给人以莫大的心理期待,既吸引着听课的老师,更拨弄着每一个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与向往。我折服于他的睿智、敏锐、机智以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更期待、钦佩他即席创设的每个教学环节都别具匠心,使人惊叹!整堂课让学生经历了一次自主创造“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之旅!从而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体验数学创造的价值。(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汤金娥 E-mail:jxjyj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