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创新的明亮那方

作文创新的明亮那方

ID:31169615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作文创新的明亮那方_第1页
作文创新的明亮那方_第2页
作文创新的明亮那方_第3页
作文创新的明亮那方_第4页
资源描述:

《作文创新的明亮那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作文创新的明亮那方  作文,在很多时候都是一个让老师们快乐不起来的消积因子,“作文课到底应该教什么?究竟应该如何上?”是老师们一直想解决而又一直悬而未决的困惑。作文改革、作文创新更是成了一线教师心中特别企盼的一个声音和追求的梦想。  作为一名一线语文老师,我参加了“新作文”有效作文教学研讨暨示范观摩活动,保持着一份对作文创新的思考和追求,并有了以下的收获。  基于习作本体观,开创作文教学改革新局面  “本体观照下的作文教学改革”是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在会上的核心话题。他首先从语文课程论的层面高屋建瓴地指出了当今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的现行语文课程与国外课程相比较,存

2、在着明显“重阅读、轻写作”的倾向。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虽然突出了语言的实践性、运用能力等方向,但在教材实际体例的安排上、在课程分配的权重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用于习作训练的时间上,相对于阅读教学而言,习作教学处于明显的“弱势”。然后,他结合课例,生动地讲述了本体观照下的作文教学改革的五个方面:丰富学生语汇,夯实语文基础;沟通读写联系,重视方法研究;改革习作文体,降低内容难度;突出交际对象,明确写作目的;调整课程结构,均衡读写训练。4  吴教授的讲座,既有专业视角的高度,又有紧贴地面的课例,如同一缕春风,吹皱了一个个心湖。他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打开了一扇窗,让缕缕阳光照得每一

3、个心里亮堂堂的。  基于儿童视野,开启作文创新的“核”时代  从“人文主义”角度而言,作文创新的本质归根到底还是作文背后的那个人、那个独特的生命。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能否站在儿童的视角来观照、建构作文教学的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也是一个永远鲜亮、时尚的命题。  著名特级教师、在作文教学领域颇有建树的管建刚老师与大家分享了他的论点――故事力:儿童作文的核心素养。他认为,故事是儿童最发达的神经,是儿童天然具备的“属性”,故事力是作文训练和创新的“核”时代。我认为这个论点体现了管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对儿童生命的恰如其分的正视。他独具匠心,以学生的“儿童属性”为起点,发出了紧扣生

4、命本质特点的声音,给人以启迪。他的作文讲评课《让人物开口说话》就处处彰显着这样的思考。习作的材料争论、争吵也具备了天然的故事情趣,切合了学生的内部兴趣和向外倾诉表达的愿望。作文讲评更是切准了儿童表达的要义,以学情为起点,以儿童的习作实践、习作语言为基础,对症下药,开出了一剂适宜儿童的良方。  宋运来老师执教的童漫作文同样体现了鲜明的儿童视野。童漫题材同样切合了儿童的兴趣,导写课中放飞的儿童想象,具有天然的童趣、童味,讲评课中的自主评价,更是把评价的权力完全交给了学生。  看到了人,看到了儿童,看到了生命的呼吸、拔节、成长,作文创新也就有了真“核”,“核”时代才显得这样名副

5、其实。  基于现行教材,找准作文创新的“生长点”4  在作文教学中,“新课标”“教材”一直是一线教师非常头疼的话题。“新课标”笼统、含糊,“教材”体系、内容、方法不明,常常让一线教师陷入一种自我挣扎、奋斗的困境。  然而,在这一次的观摩会上,江阴市的两位名师费洁、夏江萍老师却吹响了向教材进军的号角,让人平添了几分敬畏。  在教学中,两位老师都很好地把握了教材,彰显了作文创新在教材教学中的生长点。费洁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的《学用象声词》,它是苏教版第七册《习作4》的内容。教材仅提供了几幅图,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学着说一些象声词。至于教给学生哪些关于象声词的知识,培养学生哪些关于

6、象声词的能力,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教师自己去揣摩和设计的。在课堂上,我们看到费老师许多巧妙的处理方法。其中“比一比,知作用”“写一写,学运用”环节,从象声词的作用、位置、表达效果和实际运用等方面循序渐进。这样的设计和课堂,是对教材做出的一种独到而又入理的解释,更把“教”切实地落在了“学生的未知处、疑难处”,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课堂中散发着的智慧、灵动的儿童气息也让人沉醉。夏江萍老师执教的是苏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的《秋天的树叶》,课堂上,夏老师围绕落叶激发学生的想象,同样是作文创新的一个“生长点”,是对教材的一种个性解读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获得了想象力的培养,更收获了一

7、种个性化审题、习作的美妙和愉悦。  基于教学实践,实现作文创新的理论突围  在当下习作教学中,如何建构习作教学的理论体系是被公认为“不够明朗”4的一个话题。在教材建议和课标中凡涉及这一类的内容在表述上也是较为含糊不清的。当然,从另一面来说,这种习作体系的模糊性和弹性也给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研究提供了足够大的空间。因此,“实践出真知”,在“做中学”,成为了一线教师另一个深刻的命题。  在我眼里,这一次的示范观摩会上,于溟慧老师正是从实践向理论突围的这一条路上走出来的一位名师。她在实践基础上总结而出的“三阶作文”体系具有鲜明的实践烙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