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文学作品的语言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重视文学作品的语言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ID:31169124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重视文学作品的语言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_第1页
重视文学作品的语言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_第2页
重视文学作品的语言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_第3页
重视文学作品的语言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重视文学作品的语言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重视文学作品的语言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品质是一个人在思维活动中表现出的智力特征。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它们分别是求深、求活、求新、求快,而其中,求深无疑是前提,它是其他几个层次的基础,它是求活、求新、求快的保证。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时,必须以求深作为训练学生思维的出发点。培养学生的思维应结合听说读写等多方面进行,下面就阅读如何通过语言教学来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的问题,谈谈看法。  一、对于形象隽永的精语言,揭示其内在含义  隽永精辟的语言是作者对事物深刻认识的外在表现,它集中体现了作者对问题的态度,挖掘这

2、些语言,能很好地抓住事物的本质。如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第六部分,便写到了自己对学生徒手请愿的看法:“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更何况是徒手。”  这一段中,如果学生仅理解鲁迅先生对学生徒手请愿的事是反对的还是太肤浅。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文段中的语言,领会到作者的感情和良苦用心。  首先,作者委婉而肯定地反对学生徒手请愿。在行文中作者先用“至多”一词,从表面看,好像要讲出其意义,但下面立即讲到其意义仅是人们的“谈资”,或是“流言”4的种子,由此可见,这件事不但没意义,有时反而有负面影响,

3、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委婉而肯定地反对着。接着,在写到其“深的意义”时,他没有直接说徒手请愿没有意义,而是采用了比喻和比较的方法说明其没有意义。先说血战的历史作用极小,用煤的形成的例子形象地说明了付出与获得的极不相称性,接着说道“请愿不在其中”,说明请愿的作用小,那“徒手请愿”就更不用说了。从文章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反对学生徒手请愿的,但措词比较委婉。  紧接着,我们还要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作者对于徒手请愿是持否定态度的,那为什么不直接否定,而采用委婉方式?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引导学生认识到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之一是告慰刘和珍的

4、“在天之灵”,因而他没有把惨案当做无谓的牺牲品大泼冷水,而是从“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规律和旧中国没有合法斗争地位的现实出发,冷静地总结了血的教训,告诫斗争者要改变斗争方式。  通过上面的引导,学生就能深刻理解作者的复杂感情,理解这段话的内在含义,不会简单地停留在“反对”这个词上。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使他们一步步认识到精辟语言中蕴含的事物的本质,这样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望得到提高。  二、对于貌似平实的朴素语言,挖掘其丰富意蕴  从平淡的描述中,理解其内容,挖掘其丰富意蕴,领会其深刻性。在文学作品中,经常看到一些非常平淡的

5、描述,乍看起来,好像没有惊人之处,但细细品味,其中却有深意。把这些内容融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能使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所增强。4  如施耐庵的《智取生辰纲》中老都管这个角色的作用。在这篇文章中,写了押送队伍内部的矛盾的一步步激化。杨志与押送军士的矛盾的激化是明显的,但我们更应该看到老都管与杨志的矛盾才是主要的,这对矛盾的激化,导致了生辰纲的断送。对于老都管如此重要的人物,文中却只是平平淡淡地描述着:两个虞候被杨志大骂了一通之后,便来找老都管,要他“自作主”,老都管只说“且耐他一耐”;军汉们向老都管哭诉被杨志打了的事,老都管说“你们不要怨

6、怅,巴到东京,我自赏你”;后来军汉们经受不了杨志的虐待,“喃喃地怨怅”,两个虞候也在都管面前“絮絮聒聒地搬口”,老都管的反应是“也不着意,心内自恼他”,后来杨志骂他没有带好头,文章这样描述了老都管的话“我自坐一坐了走,你自去赶他众人先走”。最后这一句话表明老都管已经赌气了,从前面的心里恼,发展到现在的反唇相讥,从平平淡淡的描述中反映了老都管态度的变化,老都管的这一相讥使整个押送队伍完完全全陷入僵局,最后,杨志屈服了老都管,就导致了生辰纲的断送。因此,生辰纲的断送老都管也有责任。如果不对老都管这个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双方矛盾的尖锐,文章的立体

7、感就减弱了许多。只有对老都管这个人物进行深入分析,才能使学生很好地把握文章内容,从而深刻理解生辰纲断送的原因。  又如鲁迅在《祝福》中为什么要反复写祥林嫂讲阿毛被狼叼走的故事。这个问题,学生立即回答:“表现出祥林嫂的悲痛之情。”里边还有更深刻的内容,我们可以做以下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其深刻性。  首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注意祥林嫂周围的人对待这个故事的态度。人们的态度是由猎奇到一听便“烦闷”,发展到她刚要开口讲便立即“4打断她的话,走开了”,再发展到只要有孩子在她跟前,人们便“似笑非笑地先问她”对她进行取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祥林嫂的悲剧,人们没有丝毫的同

8、情心,而是抱着“鉴赏”甚至取笑的态度,从这就反映了当时人们思想的麻木和人际关系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