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66993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更好地“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更好地“活” 摘要:中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过于呆板,以至于学生不能快乐地参与课堂活动,缺乏阅读和写作活动,主要原因是目的不明确,没有围绕语文教学目标去开展教学活动,语文教学评价方式单一,解决办法只能是引导学生在课内外大量开展听说、阅读和写作活动。 关键词:目的;活动;评价;导向 语文学科的功能在于让学生更好地“活”,即会听、会说、会读、会写,“活”出“精、气、神”来。然而中小学语文教学一直走在一条“死路”上,学生不能快乐地参与课堂活动,不能很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去阅读和写作,“活”得很被动、很无奈、很疲惫。 一、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
2、方面 1.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的基本教学目的不明确 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教学能力”,正如要培养一个建筑师具有建筑能力一样,只有通过一次次的准备原料,运用规则和方法加工原料(组合部件)并构成建筑的训练,才能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建筑师来。教学生学习和掌握语音与文字(识字写字)、阅读(积累词汇、欣赏、揣摩文章)与表达(说话及练习写作)的过程恰如进行建筑构建的训练过程。如果把原料(或者组合性部件)当成成品(建筑物),把建筑构建的训练过程当成建筑能力本身,即把手段当成目的,就达不到培养“建筑师”的目的。4 2.没有围绕语文教学的目的去开展教学活动 语
3、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学科,需要实践,就像为了打赢战争而学习战术一样,最好是通过战争(战斗、战役)学战术。相反,我们重视语文“知识系统的记忆”,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着“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缺乏对文章的大批量的阅读(积累词汇、欣赏、揣摩文章)与表达练习(说话及练习写作),把单独的识字(写字)、阅读分开,缺乏教学的“动态”观念,缺少动态的掌握听、说、读、写技能的阅读(诵读、欣赏、揣摩文章)、习作(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即把教语文教学的手段和过程当作最终的目的,导致教学效果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目的背道而驰。 3.学校对语文教
4、学的评价方式单一 教师和学校都认为如果语文教学不教语文知识,就难以应付各类考试。从小考、中考到高考都不只是写一篇作文而已。既然要学生具备语文知识又要有读书和写作的能力,就干脆去进行“灌输”,因为教授语文知识便捷而且得分容易。课堂上教师总是讲不够,学生总是不动弹,以至于由原来活泼快乐的状态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行动迟疑……不敢或者不愿意与同学和教师交流沟通,怕自己说错、做错,不仅没面子,且会得到“二性子”“二愣子”之类贬义的评价。 4.教育部门或行政部门存在评价导向偏差,导致语文教学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作铺垫 班级、学校、家庭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搞个运动会、才艺比赛活动
5、……有些行政领导就不愿意或者明确反对认为:“4学校的任务就是教学,不要搞什么活动,那是形式主义,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二、“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得好,用得上,学得愉快,用得痛快,就必须引导学生在课内外大量开展听说、阅读和写作活动。 1.开展听说活动 课内外开展字词、句段听说、听写活动,把字词、句段听说、听写活动成果(书面作品或音像作品)作为评价教师水平和业绩的标准。 2.开展阅读活动 (1)开展演讲、朗读、吟诵竞赛,让学校呈现出“歌声、笑声、书声,声声入耳”的美妙景象。 (2)开展读一读、讲一讲、评一评比赛。引导学生制订阅
6、读计划,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阅读课文、日常的书报杂志、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写)出自己的体验;“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3)定期开展诗(词)文阅读、背诵比赛,按照阅读、背诵的数量和速度评出阅读、背诵“周冠军”“月冠军”“年冠军”连同本班语文教师一起进行表彰奖励。 3.开展写作活动 (1)进行课文分析写作比赛。学习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和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之后,让学生运用相应的表达方式和文学样式去写作,由班级和学校定期进行评比、表彰
7、。4 (2)进行生活观察式写作。在学校开展各类活动之后,即让学生去写作文,写感受和认识,由学校按照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进行评价、评比后进行表彰。 (3)缩写、扩写、改写。在阅读课文、名著之后,通过写作去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4)开展文学活动。就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热点问题通过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加以展示,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作者单位甘肃省西和县西峪乡初级中学)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