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66367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用心品 用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用心品用情读 一堂成功的课取决于教师走得有多远有多深,学生就能走多远做多深。教学一路走去,思路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教师是按学生学语文的规律教学语文的。无论是什么样的语文课,踏踏实实带着孩子去用心品、用情读,一定不会偏离语文教学的宗旨。 一、反复品读,意境自生 一节古诗文诵读《送元二使安西》,教给了学生吟诵的方法――平长仄短,依字行腔。学生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不知不觉吟唱了《送元二使安西》,吟出了古诗的音韵之美,吟出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也吟出了孩子们对祖国经典文化的喜爱。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播下了
2、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吟诵的种子,也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老师在课堂上娓娓道来,声情并茂,让学生反复品读,从读中感悟,从读法中点拨,从而催生出对诗句意境的感悟。也使我心潮澎湃,感觉吟诵如此之美,孩子们如此之爱。原来吟诵其实离我们如此之近!原来语文课真的可以这样动人,让人感到有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 二、范读引领,学生细读,适时点拨 在《和时间赛跑》这节课中,教师首先呈现了三组词语:①忧伤、哀痛;②着急、悲伤;③4高兴、快乐。老师是这样这样教的:读第一组,这是一种心情,你有过忧伤哀痛
3、的时候吗?生:有,有时候我考试考不好就会忧伤。告诉你,这些忧伤都会被时间带走的。读第二组。悲伤、着急你什么时候着急了?生:我上学迟到的时候最着急。如果你能起得早一点就――生:不着急了。读第三组。从你脸上就看得出你是高兴的,快乐的:希望我们每天的心情都是――生:高兴,快乐!不希望――生:忧伤、哀痛、着急、悲伤。我们希望时间把哪些心情统统带走呢?生:带走的是忧伤、哀痛、着急、悲伤。然后提醒学生读下面的课文,要注意作者为什么会忧伤、哀痛,为什么会着急、悲伤,为什么会高兴、快乐? 这样教词语很奇妙吧,妙在哪里?妙在
4、一箭“三”雕:运用中学词语,词语活了,内化为学生的血肉;联系生活学词语,融汇了掌握词语和心理健康疏导;联系课文内容学词语,发现了作者的一条情感线索,自然地导入课文。 接下来再品味初读感知的艺术。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再围绕上述词语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读好以后再作交流。生:因为我的外祖母去世了,我就忧伤和哀痛;时间过得很快,我有点着急和悲伤;因为和时间赛跑每次都胜过时间,所以高兴,快乐。把三句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再看研读课文的智慧。研读是从怎样表达“死”引入的。外祖母死了,
5、课文中叫“去世”了。父亲对我说的一大段话里说了一个什么词语?生:“永远不会回来了”。“死”,“去世”,“永远不会回来”,研读了词语的感情色彩和多种表达形式,且又快捷地引向课文的中心。 教学一路走去,思路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教师是按学生学语文的规律教学语文的。学,是学生学,教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和思维惯性,每每在思维“悱”“愤”4的关键点和转折处引之导之;学的是语文,学语文总是学生读与思的实践在先,而不是说教空洞概念起步。教学效果,积累语言领悟表达形式和懂得要珍惜赶超时间,“文”与“道”达到完美统一;学生自主阅
6、读和教师点拨引导,链接天衣无缝。 综观教学过程,朴实无华中闪耀着语文的光彩。原来语文只要把她真实的容颜展示出来,就会美丽动人就富有魅力,并不需要在外表打扮得花枝招展。 三、抓住细节,用心去读 在《挑山工》开课伊始,老师就课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读文中寻找问题答案。问题是学生提出来的,老师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中自己去寻求答案,而不是告诉给学生现成的结论。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讲授者,而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使教学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在这节课上教师讲得也不少,但讲的主要不
7、是教学的具体内容,而是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学习。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深刻内涵,让学生从“挑山工”的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超越了教材,超越了课堂。 如何上好自己的课是我们永恒的话题,我们只有真正吃透了教材,才能在语文课堂上找准一个点,提出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不仅学会课文写了什么,还学会了怎么写。当然提问是一门艺术,需要在实践中好好磨练,专家老师的经验告诉我:我们要提表达类的问题,要提体验类的问题,要提诠释类的问题,要提批判性的问题,要提延伸性的问题,这些提问才真正从学
8、生的发展出发,才能促到学生的情趣点,找准重难点,实现培养学生各方面语文素养能力的目标。4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读法大胆地读出来,反复品味,正确理解文本,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是什么样的语文课,只要踏踏实实带着孩子去用心品、用情读,一定不会偏离语文教学的宗旨。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